Music by the Sons of J.S. Bach (Freiburger Barockorchester)
其實「名聲」這種東西實在很難界定。J.S. Bach在世時,受人敬仰的程度遠沒像今天。他若地下有知,應該是爽翻,天天開趴炫耀吧。他晚年音樂風格跟不上最新的發展趨勢,早已是「過氣藝人」。反倒是步人後塵的幾位兒子們,有的發展還不錯,名聲甚至超越老爸。十八世紀中後,大家口中若提起Bach,絕對不是J.S.,多半是柏林/漢堡的C.P.E. Bach,或是倫敦的J.C. Bach。
不過老爸和兒子們全都入土後,音樂被後人翻來翻去,名聲卻也重新洗牌。今天J.S. Bach被供奉在音樂神壇主位,兒子們起初卻是連壇桌的邊緣都擺不上。不過古樂運動的持續興盛,也逐漸重視兒子Bach們的音樂,有的算晉升成為半神,有的則勉強擠入皇族等級。Freiburger Barockorchester於二十一世紀初出在Carus廠牌的The Sons of J.S. Bach系列,從四位音樂兒子(W.F.、C.P.E.、 J.C.F、 與J.C.)的音樂中挑選幾首器樂曲,每一位各錄了一張。原本是單獨發行的,不過後來結合成套裝重發行。
曲目最熟悉的兩位,自然也是C.P.E.與J.C. Bach。他們的音樂,我在台灣念國中時就已經開始接觸了,當時買的甚至還不是古樂演奏哩。當然,掉入古樂的世界後,基本上是不會再回去聽現代樂器的錄音了。Carus收錄的曲子手邊其實都已經有了,不過Freiburger的演奏有以往期待的陽剛犀利,相較於早期較客氣的錄音,提供更有活力的詮釋,特別是J.C. Bach的音樂。而C.P.E. Bach錄音的素質高是不在話下,但古樂演奏不斷後浪推前浪, Freiburger反而顯得過於穩健了。幾個注意到有趣的地方:(一)C.P.E.那張的開頭交響曲編號寫Wq 177,一度以為是筆誤,後才發現原來是較常聽到的Wq 178,只不是過去掉管樂器的純弦樂版。(二)J.C.那張的「長笛協奏曲」寫著編號C 79,但這首印象中只是單樂章Larghetto。果然,Freiburger將另外同調號,僅兩樂章的協奏曲拿過來湊在一塊,變成一首「完整」的的樂章協奏曲。
W.F. Bach的音樂,近幾年來也都在持續收集探索,所以這張大部分的曲子先前也都聽過。不過Freiburger的演奏更有氣勢以及更加精準,所以都升級成為首選版本。另外,平常聽到W.F. Bach的音樂的數字低音伴奏,大多仍使用大鍵琴,但Freiburger除了最後的雙大鍵琴協奏曲以外,其餘曲子選擇採用古鋼琴,別有一番風味。之前C.P.E. Bach的交響曲與協奏曲就聽過這樣的安排,而兩兄弟曲子風格有諸多相似之處,所以其實還蠻喜歡的。而Michael Behringer選擇用古鋼琴彈奏原是給大鍵琴的協奏曲,但作曲年分早已是十八世紀中後,古鋼琴已經開始流行了,二樂器任意交換的做法也沒太多異議。
對我完全是新音樂的,也是今天後世名聲也最低的J.C.F. Bach。四位音樂家兒子中,他活到最晚,甚至比莫札特還要晚過逝(1795)。另外,他也是唯一有將音樂香火繼續傳至下一代的,之前曾介紹過他那一位「末代音樂巴哈」W.F.E. Bach的生平和音樂。總之,J.C.F.的音樂從巴洛克過渡到古典時期,跨得很完整。Freiburger刻意挑選他晚期的音樂,都是莫札特過逝後才創作的,和我先前聽他較早期的音樂不大相同。兩首交響曲的編制都不小,木銅管樂器都有,而且還不單單是跑龍套,有時還賦予重要的樂段。
中間的協奏曲標題為「Concerto Grosso」,但和巴洛克的「大協奏曲」天差地遠。第一樂章盛大悠長的開頭結束後,獨奏古鋼琴才登場。原來是個編制龐「大」的鍵盤「協奏曲」。Schornsheim一開始刻意緩緩進入,想製造出對比的效果,但反而感覺有點懶散不協調。好在之後樂團再度進來時,一同搭配得頗精神抖擻。慢樂章是Siciliana 節奏的Romanza,儘管Schornsheim彈奏有時有些直接,但裝飾音處理得很美麗。終樂章Rondo相當有活力,有時還有一些有趣的轉折。
總結,Freiburger這套J.S. Bach兒子的器樂曲集算是相當不錯的survey,低價套裝更是物美價廉。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