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rsephone and Proserpina, Greek and Roman versions of the same goddess, and the classical music based on her.
Persephone為古希臘女神,羅馬對應的稱之為Proserpina,是管理農作物豐收的女神Demeter(羅馬Ceres)之女,因此同為穀物的女神。不過她另一個身份為地下冥界的王后,是死神Hades(羅馬Pluto)的妻子。她如何成為Hades的配偶,應該是其中最著名的神話。各地文明版本稍有不同,但基本上就是Hades為長期獨自掌管陰間的宅男,時間久了也難免寂寞難耐。他看中了正在草原上摘花的Persephone,便將她擄走帶回地府。這事件被稱為The Rape of Persephone。
The Abduction of Proserpine - Alessandro Allori
Demeter到處尋找失蹤的愛女,無心去理會耕種有關事物。人間大地荒廢枯涸,哀鴻遍野,終於天神Zeus也受不了了,只好出面請老哥將Persephone歸還給媽媽(某方面是Zeus自作自受,因為是在他的縱容下Hades才去綁架的)。不過狡猾的Hades,為了討好取悅Persephone時餵了她吃石榴。這下子不得了了,因為凡是吞了石榴子,就必須陪在Hades身邊(石榴在某些文化象徵著婚姻的節操)。小時候不是都有學,不要隨便吃陌生人給的食物?那麼簡單的道理,小孩子知道,大人知道,唯獨神仙不知~~
The Rape of Proserpina - Gian Lorenzo Bernini
總之,最終Zeus主持公道,折衷六個月在地上陪媽媽,六個月在地下陪老公。這也是為什麼會有四季的由來:Persephone陪Demeter是春天與夏天,農作物播種與養殖的時候,而Persephone陪Hades就是秋天與冬天, 穀物收割完,田地光禿禿的日子。真是個迂迴曲折,解釋地球現象的神話故事~~
以Persephone/Proserpina如此有名的神話,根據它的古典樂曲子竟不多。知道的兩首曲子,雖然相差了250多年,但恰巧都是在法國巴黎一帶初演的,兩位作曲家也都是出生於他國,後來到法國的。Lully的Prosperine於1680年上演,剛好是他寫的13齣完整歌劇裡的第7齣。在創作風格上也是個分水嶺,變得更具音樂性,進入Lully最終的成熟階段。而劇情上,Prosperine也不同於其他Lully歌劇,有錯綜複雜的發展。Prosperine的故事直接,還可說是單薄了點,因此為勉強撐起一齣五幕的歌劇,靠著劇本家Quinault以及Lully過人的才華。
Lully身為巴洛克歌劇最指標性的人物之一,他的歌劇錄音卻和Handel仍相差一大截。Prosperine目前市面上唯一完整的錄音,是Herve Niquet率領Le Concert Spirituel先公演後再到錄音室完成的。Niquet是推廣法國巴洛克曲目重要的功臣之一,之前已介紹過不少他的錄音。他詮釋上貫有的奔放與流暢,Lully安排的盛大場面相當有氣勢。或許因為要將整齣歌劇塞在兩張CD上,因此在recit的部分,像在趕進度般的急促,也是唯一有少許意見的地方。但與太鬆散,停滯不前的演出相比,Niquet自然是比較過癮的。
而Stravinsky的Persephone,是1934年初演的作品。這首是為Ida Rubinstein的芭蕾舞劇團寫的,是個很奇特的安排。完整的演出是給朗讀者(Persephone一角)、獨唱聲樂家(祭司Eumolpus) 、兩個合唱團(成人+兒童)、樂團、以及舞者的「melodrama with dance」。Persephone是Stravinsky中間neo-classical時期的作品,除了音樂上從巴洛克與古典時期的作品取得靈感之外,許多題材也與古希臘神話有關。寫對白的是未來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André Gide,但二人合作並不愉快。雖然整體故事和Persephone神話差不多,但Gide的劇本做了點微調,讓Persephone因為憐憫之心,自願接受其命運,更有宗教訊息。這還正好是「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的偉大情操呢~~
這首曲子當初上演時並不成功,今天也鮮少被演出。音樂上,還算在容易接受的邊緣。樂團有Stravinsky節奏多樣化以及樂器音色的組合,而合唱團,甚至還有許多抒情悅耳的片段,不無像Debussy的印象派風格。手邊兩個實體錄音,一為Stravinsky本尊,一為Kent Nagano。1966年的錄音品質以及演奏水準,比不過1992年更加polished的版本。 當然,要平常拿出來純欣賞,Persephone對我仍不是這樣的曲子~~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