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August 8, 2023

Pietro Antonio Cesti. 400th birth anniversary. Part 2. L'Orontea.


Pietro Antonio Cesti (08.05.1623 - 10.14.1669) 400th birth anniversary. Part 2 L'Orontea. (Frankfurter Opern-und Museumorchester/Monteverdi-Continuo-Ensemble/Ivor Bolton)

和兩位前輩Cavalli與Carissimi合稱十七世紀初義大利作曲家「3C」的Cesti,結合了先前二位的傳承,從親自演出Cavalli歌劇的深入認識,到與老師Carissimi手中習得清唱劇與神劇的戲劇呈現,將巴洛克歌劇繼續向前推進。早期巴洛克「文字凌駕音樂」的monody轉變成「音樂與文字相稱」,recitative(宣敘調)與aria(詠嘆調)開始細分,中間還有個arioso。這種旋律性高的音樂風格,更被一些學者稱為最早的廣義bel-canto(美聲)唱法。而Cesti,正是將巴洛克義大利歌劇把重心從原本recitative移至aria的重要推手。
Cesti今天留下了15齣歌劇,有些有現代演出,特別像是在Innsbruck古樂節。不過CD上正式的完整錄音,目前應該只有三齣。L'Orontea與La Dori是他在Innsbruck的全盛時期的作品,而Le disgrazie d'Amore則是在晚年在維也納的曲子。其中,L'Orontea不僅是當時十七世紀最受歡迎的歌劇之一,光是接下來四十年就被重演了至少十七次之多,它也是二十與二十一世紀被復甦的Cesti歌劇裡,演奏最頻繁的。幾個不同版本的手稿樂譜在二十世紀中被發現後,1960年代就有了最早的現代演出。不過比較像樣的古樂演奏,必須等到1982年的Innsbruck古樂節,才有René Jacobs與他的團Concerto Vocale的演出,同時在Harmonia Mundi上推出錄音。四十年前的古樂演唱水準以及錄音品質,雖然跟今天相比有些不足之處,但卻也意外地比想像中耐聽。
L'Orontea的(曲折)故事發生在古埃及,女王Orontea決定將全部心思處理朝政,愛情方面則保留強烈的矜持,大臣怎麼苦勸都沒用。但用膝蓋想也知道,馬上就會破功。果然,有一天有位英俊的畫家Alidoro與母親Aristea跑到埃及尋求庇護,Orontea見到便一見鍾情,小鹿亂撞。來亂的還有一對歡喜冤家的侍從Corindo與侍女Silandra。Silandra見到Alidoro也成了大花痴,Corindo自然醋意大發。奉命來前來刺殺Alidoro的女刺客Giacinta,看到了Alidoro居然也瘋狂愛上了他。必須說,這位Alidoro還真是豔福不淺~~
其他鬧劇還包括Orontea吃醋發飆的一幕,以及Aristea看到女扮男裝的Giacinta,竟對這位「小鮮肉」發起情的橋段。故事快結束時,在大臣的勸說下,Orontea打算忍痛放手這位配不上她的Alidoro。但最後總要來個天外救星,Alidoro的真正身世被揭露:他其實是Phoenicia(腓尼基)的王子,還是嬰兒時就被海盜拐走,Aristea也不是他的親生母親。這時Orontea可開心了,心愛的人還門當互對,可以修成正果了~~~
手邊的L'Orontea實體CD是2015年Frankfurt歌劇的實況錄音,之後2017年再發行的。先前對Oehms的Frankfurt歌劇這系列不大瞭解,因為平時不會聽太晚期的歌劇。不過,指揮家Ivor Bolton是有一定名氣的大鍵琴,伴奏群Monteverdi-Continuo-Ensemble有幾位古樂音樂家也認得,所以決定入手。結果,他們整體演出驚乎想像。其一,樂團Frankfurter Opern-und Museumorchester演奏的大多曲目當然以現代曲目為主,但為了演奏那麼早期的巴洛克歌劇,換成古樂器與演奏法,竟然如此有模有樣,令人信服的程度讓我非常佩服。再者,聲樂家除了假聲男高音Xavier Sabata之外,其他也都不是專門演唱古樂的,但是他們對古樂唱腔的熟悉與執行,也令我相當吃驚。
唱主角Orontea的為愛爾蘭女高音Paula Murrihy的表現穩健中肯,演出重點自然是第二幕結尾的有名詠嘆調"Intorno all'idol mio"。女高音Louise Adler飾演的Silandra,則有另一首優美的"Addio, Corindo"。Cesti早期的這些aria,多為三拍子的曲子,重複的頑固低音或是變奏體上,唱出淒美的主旋律。
另外,特別值得點出是,Aristea一角雖然是女性,原本應該是給女低音唱的,但這兒是由男高音Guy de Mey反串演出,有一定的反差效果。不過真正的丑角與幽默來源是酗酒成性的大臣Gelone。英國的低男中音Simon Bailey,不僅在假音和真音間轉換,也特別使用粗劣的唱腔,形容酒醉的樣子。而且還有幾段,他甚至嘴裡含著水唱,就是在模仿在喝酒時的模樣。
比起Rene Jacobs的1982年版本,Bolton與Frankfurter Opern-und Museumorchester新版的聲音更厚實,伴奏群更豐富,演奏與歌唱也更犀利與戲劇化。CD冊裡有許多當時演出的劇照,其中包括一些很詭異的裝扮,如大型天使頭套,不知道是在幹麻的。最可惜的一大敗筆,是只有原義大利歌詞,但完全沒有任何英文翻譯,只有附劇情概要。然後最後,Bolton使用的樂譜是參考另一個手稿的新版本,也與Jacobs的不大一樣。因此,喜新厭舊,或是舊愛最美的衝突,不完全成立~~~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