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January 19, 2012

巨星殞落:RIP Leonhardt (1928 – 2012)

Master harpsichordist Gustav Leonhardt has passed away 1/16/2012.  Arguably the most influential harpsichordist in the 20th century, maestro Leonhardt was a proponent of the period performances of early music. 80% of today's harpsichordists have either studied with him or studied with his students. I have also been fortunate to be in this line of music lineage. It is sad that the world has lost someone as great as he. An article in New York Times about him can be found here. 

雖然沒有和他見過面或是上過課,但雷翁哈特怎麼算也是我的師祖。這樣的大師離開人世,心中仍是有點感傷。很奇怪,他的錄音我並不多,而且也是近幾年才一一開始採購的。從自己老師那兒得知他逝世消息的當天,他的另一套鍵盤曲寄來。這真的是一種巧合嗎?

11 comments:

  1. 從你mail得知消息後,當天拿出他 Sony 那套小全集裏的Couperin 鍵盤曲與 CPE Bach 的 d minor concerto 來聽。

    80年以後的Leonhardt,不知是否也受到徒子徒孫輩影響,不再過於古老樣式,值得靜下來注意他想傳達的曲意。

    新年的氣氛,不知你那有沒有,願一切都好。

    ReplyDelete
  2. 嗯,其實Leonhardt對於樂句呈現,一直音樂性十足,精準到位。至於擺脫古板的彈法,我覺得是個一直在演進的東西。1980年,除了有Koopman與van Asperen開始自立門戶,也有MAK與IGA這些團興起的時候,對於戰後過於「學者」的演奏方式,音樂家們應該開始有重新的省思的樣子。

    稍後再將Leonhardt最後一場音樂會的影片po上來。

    ReplyDelete
  3. 版主,
    您好.
    我是從Google搜尋找到您的網站.
    自從買了Pinnock那套concertos之後,
    自己越來越喜歡大鍵琴,
    想買Bach的Partitas.
    目前在Rousset跟Leonhardt間作選擇.
    我聽過sample後,發現Leonhardt似乎聲音較尖銳??
    Rousset較輕柔??
    想請您推薦Partitas優異的版本.
    謝謝!

    ReplyDelete
  4. 您好。感謝光臨。
    Rousset也是Leonhardt眾多門生之一,所以某些彈琴理念也會受其影響。

    關於琴的部份,Leonhardt用的是仿德國的Mietke琴,而Rousset是1751年法國Hemsch的琴。那台Hemsch我是聽過琴聲最漂亮的琴之一,是真正的剛柔並濟。不過要記得,大鍵琴的聲音跟之後的recording engineer的麥克風收音和事後處理有關。

    Rousset的我沒有,所以只能從youtube上聽聽。Leonhardt跟Rousset對於斷句都很講究(是雷派彈法最重要的精神),有時Rousset甚至做得更多。Leonhardt的版本是1980年代的錄音,算是他彈奏曲風上的轉變。他自己提到60-70年代還是古樂演奏摸索的時候,所以演奏都比較拘謹,而到了80年代開始,變得比較流暢,有活力。所以就音樂詮釋上,你買二者中的任何版本,都不會失望的。

    不過,Leonhardt在舞曲的部份都不採取任何反覆。如果這對你是一個重要的考量的話,那說不定你會偏向Rousset,因為他可是乖乖地observe repeats.....

    ReplyDelete
  5. 版主,
    您好.
    很謝謝您的說明.
    很想聽聽您談談van Asperen,我無意間在唱片行買到他的2,3,4台大鍵琴協奏曲.
    實在棒地不得了.

    我也很喜歡Pinnock那套,
    典型的英式優雅.
    同時我也覺得大鍵琴比鋼琴更能表現出巴哈音樂的純淨.
    很高興能找到您的blog.
    日後會經常上來看看新訊息.

    ReplyDelete
  6. 嗯,van Asperen也是Leonhardt的重要門生之一。
    前一陣子聽一位美國學弟,目前在荷蘭的音樂繼續深造大鍵琴。他說Leonhardt的三位荷蘭學生裡,Koopman觸鍵最深,van Asperen最淺,而Jacques Ogg剛好在中間。

    van Asperen的80-90年代獨奏作品錄音中,斷句做得很徹底,因此風格清脆生動。不過,我老師說,這種過度斷句的彈法,在90年之後被反撲,以致今天的表演者,斷句和圓滑會試著兼俱。

    回到van Asperen協奏曲的錄音。我覺得他和Melante Amsterdam的時候,彈奏上變得收斂一點,不過合奏的時候勢必要做一些調整也是正常的。

    Pinnock的協奏曲集,的確中規中矩了點,典型的英式中庸之道 :)
    那一套也是我生平買的第一套,所以對我總是有點特殊的意義。

    話說,Pinnock在Hanssler Classics所錄的partitas,其實評價還不錯。我上Amazon聽了片段,其實還算滿意。Pinnock的彈奏風格,也是從80至今,改變很大。他早期在DG Archiv的錄音,彈法實在僵硬無趣,一直賣弄精湛的技巧,很容易耳朵就疲勞了。我其實不推薦。

    ReplyDelete
  7. 的確...
    我在youtube上有聽Pinnock的郭德堡變奏,
    Pinnock針得有些僵硬.
    可是在協奏曲裡面好像無此感覺??
    我記得那是Pinnock同時期的錄音??
    Pinnock那套也是我接觸古樂的第一套.
    MAk對我而言過於前衛,
    我還聽不習慣.
    bRANDENBURG我是聽Menuhin(EMI)的演奏,
    (又是一個英式優雅.)
    就連Pinnock聽起來都不甚舒暢,
    我自己都搞不清楚是怎麼回事.

    ReplyDelete
  8. 呵呵,一步步來。
    我國小國中時也可是經歷了I Musici的時期。
    上了研究所才才再慢慢偏向越來越刺激的古樂器演奏。當然,這也不見得適合每個人。

    喜歡英式優雅的話,古樂團不妨從Pinnock的English Concert,Hogwood的Academy of Ancient Music,Standage(從EC分出去的)的Collegium Musicum 90,Orchestra of the Age of Englightenment,Parley of Instruments,以及Nicholas Kraemer的Raglan Baroque Players開始。這些英式穩健的拉法,「數十年如一日」,是極適合要踏入古樂演奏的人。

    用現代樂器的,現在我基本上都列為拒絕往來戶,像Academy of St. Martin in the Fields與English Chamber Orchestra之流。不能抹殺他們在音樂史上重要的地位,將巴洛克音樂推廣的貢獻。不過,巴洛克音樂演奏上的考究已經躍進了好幾步。有些錄音,講白一點,有點「經不起時代的檢驗」。而MAK在70末,80初的錄音風格之前衛,今天依究清新~~

    ReplyDelete
  9. Deadlockcp版主,

    您好.
    我今天上youtube聽Leonhardt跟Rousset的Bach partitas.
    感覺Rousset雅緻一些,
    Leonhardt則是旋律楦較明顯,
    聽完後再來您blog爬文,
    有點不懂您說所謂"Rousset浮誇"的說法??
    可以麻煩您幫小弟解惑一下嗎??
    謝謝!

    ReplyDelete
  10. 我形容浮誇(flamboyant)的彈法,為外向,奔放,極有活力的彈奏方式。

    在法式鍵盤作品裡,Rousset的風格格外明顯。有興趣可以聽聽我在D'Anglebert那兒放在youtube的clip。許多較老式或較保守的彈法,容易將音樂演奏得無趣或毫無生氣。法式的大鍵琴作品是一種很獨特的品味,如果處理不好,會非常難聽。基本上,這些曲子在鋼琴上彈,大部份是不能聽的 :)

    ReplyDelete
  11. 版主,

    謝謝您.
    這樣我懂了.
    希望您提供更多古樂的訊息給我們.

    ReplyDele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