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November 8, 2019

Merula: Canzoni overo Sonate concertate per chiesa e camera, op.12 (Ensemble L'Aura Soave)

Instrumental music (first complete recording of op.12) by Merula.

「你開進死巷了,前面Merula(沒路啦)~~!」

近來看到樂友Carlos Chih-Ho Liu在分享巴洛克三重奏鳴曲的心得,在這邊也就響應一下,分享義大利早期巴洛克作曲家Merula的一張器樂專輯。Tarquino Merula (1594-1665) 是早期巴洛克作曲家裡我非常喜歡的一位,出生於北義大利Busseto,後長期在Cremona發展。當時一流的小提琴製琴家族Amati, Guarneri, Ruggeri等都活躍於此,Merula在那樣的環境下,對器樂曲的發展,佔了極重要的地位。只可惜Busseto也是之後Verdi的故鄉 ,而Cremona則是前輩Monteverdi的家鄉,古典音樂史上兩巨頭後世威名的夾殺下,Merula的名氣今天幾乎已蕩然無存。

不過對古樂稍微認識深入點的人,特別是離開晚期High Baroque向前推,不撞見Merula的音樂也是很困難的。他那首Ciaconna,不知道在多少張錄音出現過了,在古樂圈也算小有名氣。可是Merula的曲子常常都零星散落四處,以合輯的方式見世,真正屬於Merula的專輯並不多,器樂曲專輯更少, 完整作品集錄音,更是少之又少。小廠牌MV Cremona這張完整收錄Merula的作品十二Canzoni overo Sonate concertate per chiesa e camera,為史上第一回。

標題上說可稱這些曲子為sonata,但並不是巴洛克晚期的奏鳴曲,實為早期的canzona。而所謂的"per chiesa e camera",雖應該是史上第一次出現,也不是日後Corelli所刻意區分的sonata da chiesa (教堂奏鳴曲)和sonata da camera(室內奏鳴曲)。它代表的是既可在宗教儀式上使用,亦能當家中娛樂用,可神聖又可世俗的音樂。後來奧地利Schmelzer的Sacro-profanus concentus以及Biber的Sonatae tam aris, quam aulis servientis奏鳴曲集是同樣的道理。

二十四首曲子裡,第一首至第十二首是給高音部樂器 x 2 + 數字低音,第十三首至第十七是給高音部 + 低音部 + 數字低的「二重奏鳴曲」,其餘的則是高音部 x 2 + 低音部 + 數字低音的「三重奏鳴曲」。如果您真有繼續讀到這兒,可能會有疑問, 「高音部 x 2 + 數字低音」不是才是平時常所說的「三重奏鳴曲」嗎?答案是二者都算正確。巴洛克初期大家計算的方式比較實在,數字低音並沒算進去,而晚期顯然通貨膨脹,自然就「加一」了。另外,「高音部 + 低音部 + 數字低」的組合在義大利後來就漸漸消失了,倒是到了德奧被繼續發揚光大,Buxtehude的奏鳴曲是其代表。

這些曲子長度都不長,雖說是單一樂章,但和其他同時期愛free form的作曲家不同的地方,在於開頭主題動機會不斷再現,達到一種完整一致的效果。 而許多早期巴洛克樂我覺得會有的「生硬感」,Merula的音樂有充足的旋律感和滑順度,非常耐聽。

Ensemble L'Aura Soave為Cremona當地的古樂團,之前也曾介紹過他們的專輯。早期在Tactus年代的錄音還是偏保守,規矩了點。但後來到MV Cremona之後,明顯變得更加靈活、帶勁、及有創意。作品十二裡常聽到的幾首(如上述的ciaconna)因為市面版本眾多,論精彩有趣程度難勉會被比下去。另外,其他有些曲子演奏上可能也平淡了點。但是整體而言是素質高,音樂性佳的錄音。當時曲子器樂編制上可替換性的自由,小提琴/直笛、大提琴/古中提琴/豎琴、大鍵琴/theorbo的不同組合帶來不同的音色,也是賣點之一。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