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May 7, 2023

Mysliveček: Complete Wind Quintets and Octets (L’Orfeo Bläserensemble)

 Josef Mysliveček (1737-1781): Complete Wind Quintets and Octets

「他應該是太緊張了,Mysliveček(沒事浪費七個)賽末點後才順利贏得比賽~~~」

不是Mysliveček的音樂聽起來像早期莫札特,而是反過來:年輕的莫札特聽起來像Mysliveček。
週五進辦公室的人比較少,在實驗室區便直接大剌剌地放起音樂。投入古樂後,常常跳過古典時期,不是聽更早就是聽更晚的。不過近幾年有再慢慢引進我的classical music diet裡,當然也都偏好古樂演奏。古典時期的音樂風格較減化的和聲與旋律導向,直接而順耳,這天放了一半,果然同組的同事忍不住走過來問我到底在播放什麼。但這位作曲家仁兄的名字對我難記又難念,只能上網才查到正確發音。

Josef Mysliveček是出生於布拉格的正港波西米亞人,父親是事業有成的磨坊工人。Josef小時便接受了一些音樂教育,但他原本是要讀哲學的,也有受訓當磨坊工,繼承老爹衣缽。當然,音樂才是真正的使命,最終讓他毅然決然地去追隨。起初他是普通的器樂音樂家,但被送到威尼斯深造後,便轉型成了聲樂作曲家。當時波西米亞有不少音樂家到歐洲各大重要音樂大都,但Mysliveček算是古典時期唯一在歌劇家鄉義大利打響名聲的捷克音樂家(前輩Gluck在義大利上演的作品不算太成功,之後知名度是在維也納建立起來的),大紅大紫了十幾年。

不過他也不枉「波西米亞人」的稱呼 (真的也就是當時他在義大利的暱稱),風流成性,染上了梅毒。後來他的症狀嚴重到畸形毀容,見不得人的下場,也是造成他後來名聲一落千丈的原因之一。他最終晚景淒涼,在羅馬過逝享年才43歲,靠著一位有錢的英國旅人出喪禮費用,才將他安葬的。

今天Mysliveček能夠在音樂史上留有一點名聲,是因為他當時認識了莫札特一家人,一度交情還不錯。莫札特一家人保留的書信裡,提到Mysliveček不少次。他中梅毒的事,今天學者們正是透過Mozart向父親的信裡的詳細形容而知。後來,Leopold Mozart請Mysliveček幫忙安排在拿坡里上演年輕莫札特的歌劇,但始終未果,老Leopold一怒之下就將Mysliveček刪除好友了。

不過,Mysliveček給年輕的莫札特,不論在行事作風或是音樂上,都留下了極深刻的印象。在初次見面(1770年)後的幾年,莫札特的音樂向Mysliveček取了不少經,有清楚的影子。因此,不是Mysliveček的音樂聽起來像早期的莫札特,恰好相反。Mysliveček聲樂導向的作曲方式,特別是慢的cantabile(如歌似)旋律,一輩子影響了莫札特未來成熟曲風的發展。而身為歌劇作曲家,Mysliveček的交響曲數量卻也相當驚人,有五十幾首。這些早期交響曲是從拿坡里歌劇序曲演變而來,是採「快-慢-快」的三樂章形式,還沒到後來成熟的四樂章。

這張專輯收錄的,是他的管樂八重奏與五重奏。古典時期在奧地利,這類管樂音樂Harmoniemusik非常盛行,海頓與莫札特就寫了不少給管樂的divertimento。Mysliveček雖長期在義大利,但畢竟有幾個城市是由Habsburg王朝統治的,所以音樂風格與偏好也會漸漸傳過來。三首八重奏是給雙簧管x2、單簧管x2、圓號x2、以低音管x2的編制,而六首五重奏則是縮小至雙簧管x2、圓號x2、以及一支低音管。二者間,八重奏是長度比較長,技巧上挑戰明顯較高的曲子,是寫給程度較好的音樂家。再者,這些八重奏當初創作的場合至今仍不是太清楚。反觀,那些五重奏是在Mysliveček生命結束前個幾月,獻給一位羅馬的官員。

演奏這些管樂曲子的是L'Orfeo Barockorchester的管樂成員。他們之前就出過一張Mysliveček的交響曲專輯。雖然那一張並不討厭(古典時期的音樂很難不喜歡),原本對這張期待不高,但最後意外地更喜愛。Carin van Heerden是L'Orfeo Barockorchester的創團者之一,吹奏直笛與雙簧管,這兒就是雙簧管兼指揮了。古樂器的雙簧管音色比較溫暖,而圓號沒有valve(閥式按鍵),音色沒那麼純,也稍稍尖銳了些。重點是,這種自然圓號要吹起來比現代的還要困難很多倍。習慣現代樂器的人,或許會有點不習慣古樂器管樂的聲音,但這對我卻是甘之如飴,求之不得。

L'Orfeo管樂成員的演奏水準與音樂性都極高,音樂的線條都有呈現出來,讓Mysliveček悅耳與滑順的管樂,聽得更加心曠神怡。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