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November 8, 2023

Concert: Le Consort - A Journey Through Baroque Europe (11/08/2023)

 


Fabulous concert from young French early music ensemble Le Consort.

11/08/2023
First Congregational Church
Berkeley, CA

A Journey through Baroque Europe

Le Consort

Théotime Langlois de Swarte, violin 
Sophie de Bardonnèche, violin 
Hanna Salzenstein, cello 
Justin Taylor, harpsichord



週三下班時其實已經很累了,而且開上去Berkeley正好是上下班時間,路上鐵定塞爆。只不過這一晚要來表演的是正在北美巡迴的年輕法國古樂室內樂團Le Consort,所以還是要衝一下的。其中,Justin Taylor(看似是英文名字,但他基本上是土生土長的法國人)當初2015年僅23歲就奪得Bruges古樂大鍵琴比賽頭獎而一舉成名,而小提琴家Théotime Langlois de Swarte近來也在歐洲古樂界打出相當的知名度,前程似錦。

這晚的音樂會曲目大多是三重奏鳴曲編制的曲子,再加上一兩首小提琴奏鳴曲,以及幾首大鍵琴獨奏曲。大部分的曲子,他們樂團或是個別成員先前都錄過,不過也有幾首不在既有已發行的專輯上。但就算是錄過的曲子,Le Consort的現場表演與錄音還是很不一樣的,所以都是一種獨特的體驗。

開頭的Vivaldi作品1之1的奏鳴曲之前,Taylor在大鍵琴上就來了一小段即興前奏引進正式的曲子。雖然這種橋段越來越普遍,但卻也為他們接下來的表演風格做了重要定調。首先,他們表演這首奏鳴曲是沒有看譜,完全是背的,讓我頗為驚訝的。這不僅在古樂界是罕見的,就連一般主流的室內樂表演都不常見。當然整晚並不是每一首都是背的,但仍有其他幾首是沒看譜的,應該也代表在他們心中的一定地位。

光從Vivaldi那一首奏鳴曲,就可以感受到Le Consort演奏上活力四射的熱情與犀利,速度極快,比他們的錄音還要快。終樂章的gavotta,他們甚至別出心裁,後面換成用撥弦演奏。因為有一定的效果,所以這個樂章之後也被拿來當安可曲表演。

接下來的Reali相較Vivaldi是沒沒無聞的,但他的音樂正好是Le Consort致力推廣的,他們的專輯裡許多是首錄。這晚他們只表演了Reali的一個樂章,是作品1之1(曲目單有誤)奏鳴曲的第三樂章Grave,氣氛莊嚴沉重。這正好與前面的Vivaldi以及後面接著的Corelli形成很好的對比。

Corelli的三重奏鳴曲裡,Le Consort繼續呈現出他們的高張力與能量。不過,這時開始注意到一個現象,就是Theotime演奏第一小提琴有點過於搶戲,不僅聲量過大,而且都常加入大量裝飾奏(embellishment)。雖然聽得相當過癮,但也不免讓第二小提琴名副其實地變成「second fiddle」,地位不夠相等。

上半場曲目有異動,就是將下半場的Rameau大鍵琴曲Gavotte et six Doubles提前一起表演,是Taylor的第一個獨奏片段。這是我非常熟悉的曲子,數年來一直想練但從未執行。Taylor在開頭的主題在反覆時的自加裝飾音是少不了的,不過最值得注意的是他許多時候,在高低聲部的延遲處理(staggering)做得非常顯著,有時甚至到了像是彈grace note(裝飾音)的感覺。這麼彈性的演奏,不能完全說是自己的菜,但也不否認是非常有個人色彩的。到了變奏曲的地方,Taylor的處理則變得比較直接,或許還有點太直接了,有些適合停頓呼吸的地方都直接帶過。不過,若是想純粹展現炫技,那他是完全做到了。緊接的Les Sauvages則是Rameau最知名的曲子之一。

Dandrieu「彈珠耶」的三重奏鳴曲也是Le Consort發掘首錄的,所以這首也是背譜演奏也是可以預期的。這首作品1之3三G小調奏鳴曲是他們成團沒多久偶爾發現的,但在演奏過程中產生巨大的衝擊,因此在他們心目中意義非凡。Dandrieu的三重奏鳴長度都蠻短的,但結合了義式與法式風格。如同他們的錄音,第二樂章的賦格進入第三慢樂章時,Taylor也來了一段即興的間奏。Le Consort在展現激情的同時,樂句修飾鮮明,而且細膩有變化,不會一味單調。

如果認為Theotime還不夠搶戲,那上半場的最後兩首就是他繼續愛現的時刻。Corelli的La Folia是古樂名曲了,不過Theotime與Taylor與大提琴家Salzenstein的驚豔演出,除了Theotime的自加裝飾音,還有Taylor數字低音有特色的realization。儘管聽了無數次(也親自隨便玩過),但Le Consort的現場表演仍能夠給人一種新鮮的體驗。而Veracini作品1之7奏鳴曲,則對我是有非常特殊且珍貴回憶的。這首全曲我和朋友曾練過全曲,為朋友們舉辦過一場簡單的house concert。當時練的時候,數字低音就算有一些不是那麼容易的地方,但真正的挑戰當然是還是小提琴的部分,我的搭檔練吃足了苦頭,終樂章特別如此。Theotime與Le Consort演奏得如此揮灑自如,完全突顯了專業和弱弱業餘的差別~~~😂

下半場先到了英國,John Eccles淒美的Mad Lover的Ground以及無間斷進入Purcell的Sonata in 4 Parts第六首,也是頑固低音的chaconne。英式巴洛克的強烈不協和音,獨樹一幟,Le Consort將其有效烘托出來。之後終於來到德國,J.S. Bach的BWV 1038三重奏鳴曲今天被認為有可能不是出自他手,更有名能是兒是C.P.E. Bach。這首原編制是給長笛、小提琴、與數字低音,不過Le Consort利用兩隻小提琴也無可厚非。這可能是我聽過這首曲子最高能量,最勁爆的演出了,但快樂章衝得那麼快,讓我第一次覺得操之過急,樂句和聲部已失去清晰度了。這種大膽的嘗試,卻是有點反效果的。

BWV 974,是改編Alessandro Marcello的著名雙簧管協奏曲的。這首在疫情期間也親自練過,所以對它也是有特殊情感的。Taylor的處理和上述Rameau的Gavotte主題相似,有強烈的個人特色。雖然這種風格不適合自己,但他的自加裝飾音,倒是給我提供了許多新的靈感。因為同是D小調,所以無間斷進入最後一首,回到音樂會開頭的Vivaldi。他的La Folia三重奏鳴曲我非常熟悉,不過Le Consort的表演無疑是目前聽過最戲劇化的版本。Theotime慷慨大方的即興裝飾,讓此曲更加生動。因為壓軸曲也是背譜的,Le Consort展現出十足的默契。同樣,有幾首變奏快到有點急燥,但整體驚豔值是破表的,幾乎全廳的standing ovation也是必然。


音樂會結束後,基本上觀眾就直接散場離開了。最終等他們出來的,竟然只有我一位。心裡在想,這種情況在亞洲應該是不會發生的吧?!但也因為這樣,所以有許時間和他們多聊了幾句。稱讚他們的表演的同時,他們也頗感謝有待到最後的hardcore古樂迷~~😆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