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January 27, 2024

Concert: Kronos Quartet: Five Decades (01/27/2024)

Kronos Quartet: Five Decades. A break from my usual repertoire.

01/27/2024
Bing Concert Hall
Stanford, CA


Kronos Quartet 
David Harrington, violin 
John Sherba, violin 
Hank Dutt, viola 
Paul Wiancko, cello 

with special guests Eiko Otake, movement artist, and Mariana Sadovska, voice and harmonium



講到現代與前衛的弦樂四重奏音樂,就算平時不聽的古典樂愛好者,也多半聽過Kronos Quartet。甚至可以說,Kronos基本上已是「現代古典樂」最有名的代名詞之一了。念大學時曾有一段時期比較愛接觸這類型的音樂,所以他們的專輯也買了一些。大四那一年得知他們要光臨敝校,便二話不說去準備索票。(其實大學參加了一個社團,擔任學校各音樂廳表演的招待,所以基本上聽音樂會都是免費的)。雖然那一晚他們表演什麼曲子我早就忘了,但結合電子音箱的演奏,對於我這個先前只聽傳統弦樂器演奏的毛頭小子,印象自然是極深的。

之後來到灣區,正好也是Kronos的所在地,只不過接下來我聽的音樂「聲譜」都早了很多個世紀。雖然偶爾還是會入手幾張他們的專輯,但就沒去聽他們的現場表演了。不過,這個音樂季赫然看到Kronos Quartet要慶祝他們成立50週年,便決定再次目睹他們現場音樂會。



首先得說,Kronos成立了那麼久,沒有漸緩的趨勢,仍老而彌堅,光這就很了不起了。更驚人的是,他們50年首演了1000多手為他們寫的曲子。這樣算下來,平均一年要練20首全新的曲子,也就是每個月要將一首半多的曲子練熟上台或進錄音室演奏。光是這點,不管他們表演的東西是否是你的菜,都讓我由衷地打從心底佩服~~

這一晚的曲子,除了上半場第二首改編的Terry Riley之外,其餘自然是一個都沒聽過。上半場第一首Keep Going的作曲家是當地Berkeley出生的Gabriella Smith,除了音樂之外對生態保育也有極大的熱忱。這一首結合了環保人士訪問錄音的音軌、各種物品(松果、漂流木、種子、水瓶等)、以及electronic amplified的弦樂器。看到他們若無其實地拿漂流木與松果敲打他們的琴弦,不由得為他們捏一把冷汗,希望琴沒有任何傷害。

因為電子設備有點故障,導致音樂家收音的耳機沒聲音,重試了兩次,等到技術人員修好才完整地表演完。這種音樂,真的得聽現場。一來,有視覺上元素,可清楚看到他們在幹麻。二來,還有音樂廳空間的多聲道喇叭播放,都是在家裡無法複製的。不過必須得說,這一首因為訪問的錄音太過清楚,專注力都跑過去了,所以Kronos演奏的音樂反而變得次要,感覺是紀錄片配樂,事實上某程度而言就是如此。



第二首Kiss Yo’ Ass Goodbye,是已故黑人音樂家Sun Ra的Nuclear War被Terry Riley以及學生Sara Miyamoto將其中的音樂「重創作」,後再由Kronos Quartet最新的大提琴改編給四重奏的。這首同樣結合預錄好的音軌播放,加上他們有electronic amplification的弦樂四重奏樂器。

讓人最摸不著頭緒的,是上半場最後一首eyes closed。原本來自日本的Eiko Otake,正式名稱為movement artist (律動藝術家),和Kronos的四位成員揮著大張的白色包裝紙,有時還跟著大叫。 Eiko還上觀眾席,撕下幾張白紙,在觀眾間傳了開來,包括自己坐的那一排。雖然自己參與表演算是一種體驗,但這種既不是舞蹈,也不算是音樂(大提琴家頂多拉了幾個音)的表演,實在很難定位。


下半場的第一首ZonelyHearts: PhoneTap + CCTV,是加拿大女作曲家Nicole Lizée的創作。它的靈感來自著名美國科幻與奇幻電視劇Twilight Zone,使用的道具有傳統的有線電話。成員在規律地接與掛話筒之間,自然產生出一大部分的音樂。而寫Sivunittinni ("future ones")的Tanya Tagaq同樣來自加拿大,還是一位原住民。這首編制 雖 是傳統的弦樂四重奏,但開頭四位音樂家刻意以極大bow pressure製造出詭異的沙沙音色,貫穿全曲,不注意到也難。



音樂會最後一首為烏克蘭女音樂家Mariana Sadovska的Chernobyl. The Harvest,她本人直接上台一起參與,邊彈著手搖harmonium邊唱歌。Sadovska的音樂融入了傳統民謠,配上許多drone (持續長音) 以及反覆的pattern,所以接受度是整場音樂會最高的。這首標題的起點自然是Chernobyl事件,不過曲子漸漸演變成 收穫季節的慶典。但某方面而言,Sadovska這首與開頭的Gabriella Smith多少有點呼應,探討人為環境災害相關的主題。


正因為這樣,所以音樂會結束,還有一場音樂家與作曲家們有關環境保護議題的討論。只是時候已晚,感冒也還沒好,所以就沒留下來了。反正Kronos就在灣區,擇日再找機會聽他們的表演了~~~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