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October 13, 2024

Early Roman trio sonatas (sinfonias) before Corelli by Colista, Lonati, and Stradella (Accademia per Musica/Ensemble Giardino di Delizie)



Early Roman trio sonatas (sinfonias) before Corelli by Colista, Lonati, and Stradella. Great earlier recording by Accademia per Musica and more recent ones by Ensemble Giardino di Delizie alike.

當初沒Youtube或網路串流的年代,連盜版網站都不會分享的冷門專輯,就必須得打著踩雷的心態線上購買。那時已喜歡上聽古樂,雖然見識尚淺,但有機會時也會開始收集冷門曲目了。(應該說不論哪個時期的古典樂,我一且以來都會好奇去探索非主流的曲子)。有一天在網路上隨便亂逛,就看到了這一張Simfoniae Romanae的專輯,副標題為Roman Trio Sonatas before Corelli。當時對巴洛克根本是個菜鳥,手邊也就只知道Vivaldi, Handel, Corelli這些大師的,後來入手Harmonia Mundi幾張London Baroque的專輯,才陸續再聽過Purcell與Leclair的三重奏鳴曲。

而這張專輯上三位Corelli的前輩,當時除了Stradella這個名字有印象之外,其餘兩位根本沒聽過。今天Stradella音樂的錄音市面上其實還不少了,因此這兒他的生平就不多做介紹了。今天他音樂史上最重要的貢獻之一,為開創「大協奏曲」編制的第一人,在幾首聲樂作品的器樂間奏裡,將concertino伴奏群與樂團交錯對話,達到對比的效果。後來的Corelli,才正式奠定這種曲式。

專輯上的三位作曲家都互相認識,而裡面最不有名的屬Lelio Colista (1629 -1680),同時也是年紀最大的。他還年輕的時候,撥弦樂器(吉他、魯特琴、theorbo等)上的成就便被德國籍通才老師Athanasius Kircher譽為「羅馬的Orpheus」。因為求學時認識了樞機主教Fabio Chigi,後當Chigi成為教宗Alexander七世時,Colista被拉拔成為papal equerry(侍從),在羅馬音樂圈成了重要的人物。1664年,他是參訪法國路易十四皇宮的團員之一,有幸在太陽王面前表演。

從巴黎回來後,他的聲名遠播,慕名前來與他學習的音樂家倍增。今天他最有名的學生,莫過於西班牙知名的巴洛克作曲家Gaspar Sanz。雖有短暫停留Bologna(波隆那),但1669年還是回到了羅馬娶妻生子。另外,因為他善於投資理財,因此生活過得相當優渥。他過逝時,所寫過的音樂並沒有被出版過,留下了若干器樂與聲樂曲。

Carlo Armbrogio Lonati (c.1640-c.1710)今天的名氣,靠著幾張專輯,有幸比Colista稍微大一點,但離家喻互曉的程度仍還有很大一段距離~~雖然出生於米蘭,早期待在Napoli(拿坡里),Lonati大約在1668年的時候到了羅馬。受到退位的瑞典女王Christina的賞識,他成為她的宮廷樂團的成員。Lonati以他高超的琴藝聞名,是當時羅馬最厲害的小提琴家之一。而Lonati天生駝背,不僅沒有影響他的發展,還化阻力為助力,在許多音樂戲劇作品中飾演丑角,邊彈邊唱甚是受歡迎,獲得"Il Gobbo della Regina"(女王的駝背)的稱呼。

但身為殘疾人士不代表不會做壞事。或許因為交友不慎,認識了上述的Stradella,二人被指控盜用與掏空城市的某濟貧基金,但在東窗事發之前就逃跑了。兩個死黨落腳Genoa,但在Stradella被謀殺之後Lonati又踏上走路生涯。1680年代有他出現在英國的記載,不過他晚年又回到故鄉米蘭。今天他留下了幾齣歌劇、神劇、以及清唱劇,但他的器樂曲如三重奏鳴曲以及十二首小提琴奏鳴曲,因為演奏它們所需要的精湛技巧而在音樂史上佔有一席之地。音樂學家Peter Allsop甚至稱Lonati的一首三重奏鳴曲為「十七世紀最難演奏的三重奏鳴曲」。

大部分這些三重奏鳴曲用的是後來Corelli的成熟編制,小提琴x2 + 數字低音。但是這些奏鳴曲的正式名稱為sinfonia,使用較舊的標題。這些早期器樂曲,也不像後來的Corelli將音樂分成明顯的樂章,而是不同段落無間斷地連在一塊兒。演奏這些曲子的古樂團為來自羅馬的Accademia per Musica,不過團長是旅居義大利的德國巴洛克小提琴家Christoph Timpe。Timpe先前在科隆有和古樂大老Reinhard Goebel學過琴,可從該團演奏時散發的力度感受到。多年前曾介紹過Accademia per Musica錄過的另一張專輯,非常欣賞。這些羅馬早期的三重奏鳴曲同樣可圈可點。

  

十幾年後長江後浪推前浪,新的古樂團Ensemble Giardino di Delizie陸續發行了三張專輯,剛好就是Colista, Lonatai, 以及Stradella這三位的器樂專輯。如此的巧合,讓我不禁好奇想,這是否真正純屬偶然。團長Ewa Anna Augustynowicz是波蘭籍的小提琴家,到了義大利後決定投入古樂,老師有知名的義大利巴洛克小提琴家Enrico Gatti與Enrico Onofri等。

Ensemble Giardino di Delizie的演奏極具張力,修飾上也有足夠戲劇性,整體而言的演出讓我非常滿意。或許美中不足的地方,在於他們演奏的速度通常偏慢一些。首錄的曲子尚無從比較,但被灌錄很多次的曲子,如Stradella那首給小提琴、大提琴、與數字低音的D小調傑作,Ensemble Giardino di Delizie的表演竟顯得有些許鬆散,不夠犀利。儘管如此,該團對於巴洛克時期羅馬早期器樂曲的推廣我是無保留的大力推薦。

Ensemble Giardino di Delizie的三個專輯和Accademia per Musica更早的錄音並不完全重覆。其一,他們的Colista錄音的十首曲子是完全不同的。二來,他們錄的Stradella那張專輯標題為violin sinfonias,但說穿了其實就是給小提琴與數字低音的奏鳴曲。該專輯的兩張CD的最後一軌,是sinfonia a tre,不過編制是舊派一點的小提琴、大提琴、與數字低音,其中一首就是上面提到的D小調那首。這樣算起來, Ensemble Giardino di Delizie與Accademia per Musica只有重覆兩首曲子而已。Accademia per Musica另外兩首的雙小提琴+數字低音的三重奏鳴曲,Brilliant Classics上的另一個團Ensemble Arte Musica則是有錄全曲。真正完全重覆的音樂,就是Lonati。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