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April 28, 2023

Concert: Philharmonia Baroque - From Muffat to Mason (04/28/2023)

 


From Muffat to Mason. Philharmonia Baroque Orchestra (PBO) concert featuring new commissioned piece by Mason Bates and rarely heard mass by Muffat. 


04/28/2023
Bing Concert Hall
Stanford, CA

Maya Kherani, soprano 
Nola Richardson, soprano 
Siman Chung, countertenor 
Reginald Mobley, countertenor 
James Reese, tenor 
Cody Quattlebaum, bass-baritone 
Jonathan Woody, bass-baritone 

Philharmonia Baroque Orchestra & Chorale
Richard Egarr, conductor 



2022-2023季PBO最後一場音樂會,曲目選擇與搭配相當別出心裁。開場的曲子Appalachian Ayre,便是當代作家Mason Bates(1977年生)為PBO委託而寫的,前一天在舊金山更是世界首演。Mason Bates雖然在東岸出生(費城)與長大(Richmond, VA),不過從2001年後便來到灣區求學、發展、與定居。他早期在Richmond時曾和特立獨行的已故女作曲家Dika Newlin (1923 - 2006)學習慣。Newlin是Arnold Schoenberg的最後一位學生,許多早期作品承傳那種無調風格。不過Bates對電子音樂比較感興趣,除了當過一陣的DJ,自己的作品時常和傳統古典樂結合。

這首Appalachian Ayre並沒有電子樂器的編制,但同樣結合不同風格。在Virginia州長大的Bates,身邊常充滿著bluegrass(藍草)音樂。他注意到許多表演bluegrass音樂的提琴手拿弓的位置離frog(弓尾)端較遠,和古樂的巴洛克小提琴拉法相似,像是被時間凍結一般。Bates這個說法其實不是很精確,因為真正所謂的「bluegrass」音樂是二戰之後才出現的,年齡比原子彈還要小。而bluegrass音樂是從old-time music(「舊時代音樂」)衍生出來的,而old-time music真的就是追溯到十七世紀歐洲移民所帶過來的音樂,至今天的發展和傳統西方古典樂走了很不一樣的路。

總之,這首曲子非但不是前衛無調風,和聲和諧,相當容易接受。Bluegrass音樂裡提琴常聽到的slide(滑音),在PBO的巴洛克提琴上聽到,有一種奇特的效果。另外,大鍵琴有許多顯著的片段,其切分音節奏,以及theorbo不時加入,無疑是想模仿banjo琴。整首曲子長度不會特別長,但出奇地讓我頗欣賞。


上半場其餘Schmelzer的Lamento sopra la morte di Ferdinandi III與Biber的Mensa Sonora Pars III弦樂曲,是巴洛克中期自己很熟悉的音樂。通常這些曲子都是一聲部一樂器的演奏方式,不過PBO的陣容卻將它當作弦樂團曲表演。一般來說,一聲部用兩個樂器,聲音就不夠集中了。PBO居然擴大至一聲部四至五人,整個音色很不理想。雖然Egarr的指揮下,有良好的速度與流暢感,修飾很不錯,他的數字低音伴奏也很豐富,但弦樂團的chorus effect在表演這種音樂,真的是一大重要的敗筆。

下半場只有一首曲子,那便是Muffat的Missa in labore requies(「勞動中休息」)。Muffat今天名聲建立在他所留下的器樂曲,而且當初親自和義大利的Corelli與法國的Lully學習過,是巴洛克中期在德奧結合二音樂風格的始祖之一。因此,這場音樂會的標題「From Muffat to Mason」的兩位作曲家雖相隔300多年,但有一貫融合不同音樂風格的共通點。

Muffat在世時的聖樂作品本就不多,臨死前還向接班人Aufschnaiter(曾在此介紹過)透露是他的一大遺憾。能夠留傳到今天的,卻也只有這一首彌撒。當初啥場合寫這一首的至今仍是個謎,但極其盛大的器樂編制,應該是慶祝某重要的日子,要嘛是宗教節日,不然就是哪位主教的特別活動。比起上半場孤單的弦樂,這首彌撒的排場需要兩個四聲部合唱、兩個四聲部獨唱聲樂家、四個小號、三個sackbut(古薩克巴長號)、兩支cornett(角號)、以及定音鼓~~


這首算是古樂裡的稀有曲目,不過市面上錄音也有三個,手邊的實體錄音是最早Cantus Cölln與Concerto Palatino,也還是最喜歡的版本。當然,聽錄音是一回事,這種曲子去聽現場,還有另一個重要的視覺效果,可以清楚看到不同樂器群、聲樂家、以及合唱團的互動。整首彌撒裡令人印象最深的一段,是Credo有一部分,小號都裝了弱音器,定音鼓也蓋上布,製造出稍微詭譎的效果。

Muffat這首Mass的表演,整體而言只能說是好壞參半。上述Egarr的帶領下,PBO有演奏還蠻有朝氣的,弦樂表現相當不錯。之前已經講過無數次,甚至有點不大想再提了,銅管的水準向來不穩定,這次果然也沒有「意外」。合唱團的表現大致上紮實,但個人最大的意見來自獨唱的聲樂家。首先,聲樂家與合唱團的比重平衡不是很理想,不僅歌聲到聽眾的傳播不好,也時常被合唱團蓋過。最不滿意的地方,就是聲樂家的vibrato控制與差異過大,有些唱腔根本靠近傳統歌劇唱法,有的則比較典型的古樂聲音,合在一塊兒的違和感,有點不大能接受與欣賞。雖然這是個相當難得的體驗,總體來說left something to be desired.

手邊有錄音的聲樂家裡,是兩位非裔的Reginald Mobley與Jonathan Woody。若光看身型,或許會以為身材壯碩的是男中低音,而較纖細的假聲男高音,但事實上恰好是反過來的~~和Jonathan小聊一下,發現六月他也會在Boston的古樂節表演,到時就在那兒再碰面囉~~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