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uckner anniversary year. 200th birth anniversary this past week.
Young memories of Bruckner's music.
今年是Bruckner的200週年誕辰,各大樂團以及唱片公司都大張旗鼓地慶祝,看到無數的Bruckner交響曲新舊系列與套裝的發行。這兒大方承認,自己接觸Bruckner相對晚,十九世紀下半葉最重要的交響曲作曲家裡他是我聽的最後一位。高中時,家裡介紹交響樂的入門書一定都有提到Bruckner,翻DG的實體唱片目錄時也很難不看到Karajan那一系列的翅膀封面專輯,但多年來都只聞其人,不聞其樂。
決定開始聽Bruckner的契機,在讀大一的時候。當時宿舍同一樓有一位念材料系(後轉航太)的美國同學,下午天氣熱的時候總會開著房門。他對古典樂有基本的興趣,三不五時會播放名曲,大多是買那種合輯sampler CD。每次經過他的房間,如果他正在播放古典樂,我都會嘗試講出他正在聽的曲子。因為多半是那些通俗古典樂,所以命中率都挺高的。直到有一天,交響樂從他房間傳出來,但這次對我竟是陌生的,一點概念也沒有。一問之下,才知道是完全沒有聽過的Bruckner(如沒記錯,應該是第四號吧)。
到了大一暑假,回到台灣去逛唱片行時,看到了Decca發行的Solti Bruckner套裝,便宜又省空間,立刻買了下來,成為生平第一個擁有的Bruckner錄音。大二這一整年,這套Bruckner加減著聽,也犯了大多套裝會有的通病,就是前面幾張聽得比後面幾張熟。但日後發現,這也和Solti的詮釋有點關係,他對Bruckner早期的交響曲還是比較拿手,晚期的則狀況比較不穩。
儘管如此,我對這套Solti的Bruckner永遠會有一分特別的情感。除了是Bruckner的初體驗之外,大二暑假到德國去當交換學生時,它是我帶過去的兩個套裝之一(另一個是Philips的Brahms室內樂全集)。因此,在沒有手機與串流,也沒有筆記型電腦, 只有實體書與CD隨身聽的年代,這套Bruckner交響曲認真陪了我一個夏天。有一天,我還挺厚臉皮地問寄宿家庭的爸爸,可否借他們家音響放一兩張CD,這樣聽得比耳機過癮許多。結果挑了第六號,第一樂章開頭是很安靜的,但銅管突然飆出來時,我還很不好意思地問是否太大聲了。當這位德國爸爸很淡定地回「一點也不」之後,我才放心地繼續將第一樂章聽完~~~
正式成為Bruckner欣賞者(高手樂友實在太多,不敢自稱樂迷)後,大三也開始常去逛大學城當地的古典唱片行。有位大學是主修音樂的店員我後來和他變得很熟,他也向我推薦(勸敗)了許多專輯。有一次和他聊到Bruckner,他自然是強推Jochum在EMI上指揮Staatskapelle Dresden的那一套,店裡剛好有原本硬殼裝的二手CD。二話不說,這一套立刻敗了回去,也成為新歡。如果大二暑假有Solti的Bruckner跟著我去德國,那後來大三去Boston的暑假,則有Jochum的Bruckner相陪。獨自一人逛著Boston市區街道時,旁邊多數人一定猜不到我CD隨身聽播放的是Bruckner的交響曲吧~~~
念研究所, 接觸與鑽研了古樂 ,兩套Bruckner自然也就被冷落多時。但好幾年前,有一次看到樂友貼了Bruckner的東西,便心血來潮決定來隨便聽一下。結果沒想到一張接著一張,情不自禁地一週內就將這兩套瞬間啃完。有時這種懷舊情緒,威力超乎想像……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