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March 22, 2020

Graupner: Music for Chalumeaux (Mensa Sonora/Jean Maillet + Ars Antiqua Austria/Gunar Letzbor)

Music for chalumeaux by Graupner. Just thinking of Graupner brings back memories of the summer I spent at Darmstadt (court where Graupner worked at for the majority of his life).

「東西就在面前都沒看到,你是chalumeau(瞎了嗎)??!!」

 
Chalumeaux, pictures from Ensemble La Favorita

物競天擇,器競人擇~~今天被視為現代單簧管前身的樂器chalumeau(複數chalumeaux),是十七世紀末/十八世紀初時西方古典樂短暫盛行的單簧片木管樂器。因為本身的設計,無法像一般木管樂器容易overblow吹出更高的泛音,使得chalumeau的音域不到兩個八度。為了可涵蓋一般曲子的常用音域 ,chalumeau也是有樂器家族的。當然,clarinet的出現徹底地將chalumeau給淘汰。

Vivaldi的Telemann的一些合奏協奏曲有chalumeaux的編制,但為chalumeaux寫最多音樂的作曲家,或許是德國的Christoph Graupner (1683-1760)。與Telemann、巴哈、與韓德爾同輩且相識的他,在Leipzig(萊比錫)念完書後到漢堡待了幾年後,便到Hesse大公國首都Darmstadt的宮廷擔任教堂指揮。1723年, Graupner申請了Leipzig聖多馬教堂新樂長一職,在第一人選Telemann放棄之後,因為是第二順位而收到正式聘書。不過這時他的老闆堅決不放人,除了虧欠的薪水一次補完,還大方立刻給他加薪。開出那麼爽快的條件,Graupner也懶得動了,便在Darmstadt一直做到過逝為止。而這個Thomascantor的職位,就落到了巴哈身上。要是當初去Leipzig的真是Graupner,西方音樂史不知會是如何地改寫…

講到Darmstadt這個小城,不禁讓我回想起20年前去德國當交換學生的那個暑假。當時我的大學和Technische Universität(工業大學)Darmstadt有交換學生計劃,而且有熱心贊助者,因此費用超低。說穿了,暑期交換基本上主要在玩,以及上一些德文。當時只上了一年德文,僅會基本對話,不過住寄宿家庭倒是逼著天天講。不過那個暑假結束回到美國之後,基本上再也沒用到德文了,今天九成都已忘光~~

回到音樂正題。Graupner有chalumeaux編制的樂團組曲總共寫了11首,這兩張專輯收錄了其中的5首,外加一首雙chalumeaux協奏曲。說實在的,chalumeaux音色柔軟,音域又窄,因此這種組曲裡擔任獨奏容易效果不彰,Pierre Verany這張由Jean Maillet領軍的錄音即是如此。Maillet其實手邊有幾張室內樂專輯,其實都還蠻滿意的,不過這兒Graupner的表現有點太過平淡無味。

反觀, 演奏向來激動熱情的Gunar Letzbor及其帶領的Ars Antiqua Austria錄音,則比較有意思。當然,chalumeaux的聲音仍然是關鍵瓶頸,因為太重的絃樂演奏和chalumeaux也有對比太強烈的危險。不過就算有,片段也並不多,而chalumeaux獨奏較長的部分,樂團也都適當調整。最後的組曲還有熱鬧的圓號以及定音鼓,chalumeaux更形同點綴。整體而言,Ars Antiqua Austria剛猛大膽的詮釋,給人留下的印象還是較為深刻的。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