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May 14, 2020

Francesco Bartolomeo Conti: Cantatas (Rossana Bertini/Anna Simboli/Ensemble "La Signoria")

 

Cantatas by Francesco Bartolomeo Conti (1681-1732)

「才Conti(剛剔)頭髮的,怎麼那快又長出來了?!」

第一次聽說Conti這位義大利作曲家,是透過已解散的古樂先鋒團Musica Antiqua Koln的巴哈家族音樂的錄音。Conti和巴哈家族並無血緣關係,但巴哈手抄並小幅改編了Conti一首奉獻頌Languet anima mea。所以被巴哈以及許多德國巴洛克作曲家推崇的Conti到底是誰?

出生於歌劇發源地Florence的Conti,年紀輕輕就彈了一手好魯特琴與theorbo。十九歲,他就離鄉背井到維也納宮廷擔任魯特琴副首席,之後還到柏林,更遠走倫敦。1708年,維也納的首席魯特琴手Orazio Clementi(不是鋼琴小奏鳴曲的那位)過逝,Conti二話不說就回去接了空缺,後1713年又取代了Johann Fux成為宮廷作曲家,原已是高薪音樂家,這下薪水又漲了一倍。

當上宮廷作曲家,就代表獨霸了維也納最重要的音樂盛事:嘉年華會的歌劇。這一直持續至1725年,之後Conti因為身體因素而開始減少音樂活動。中間他有短暫回到故鄉,不過又再返回維也納,於1732年在那兒過逝。

Conti身為魯特琴手名氣響遍歐洲。當初有一場歌劇演出,有Dresden一流音樂家前來助陣,包括德國著名魯特琴手Weiss。已是一流大師的Weiss,當時僅被安排當合奏團員,獨奏家為Conti,可推斷他的琴藝及被同輩崇敬的程度。不可思議的是,不像Weiss留下了上百首魯特琴組曲,Conti今天竟然一首魯特琴純器樂 曲都沒保留下來。今天有的Conti音樂,都以聲樂作品為主。

這張專輯錄的是收藏於維也納的奧地利國家圖書館Conti八首清唱劇的前四首。它們屬晚期義大利清唱劇,詠嘆調與宣敘調非常規則地交替,毫無例外。除了第一首歌詞略帶感傷,其餘三首講的都是愜意的田園風光與生活,反應在清唱劇簡易直接的和聲、甜美的旋律、以及舒適的氣氛。

不過這些清唱劇與眾不同的地方,在於特別的樂器編制。除了常見的小提琴/長笛/直笛,還有Conti拿手的魯特琴,以及現代單簧管的前身,短暫受歡迎的chalumeau。在位極短的神聖羅馬帝國皇帝Joseph一世會吹chalumeau與長笛,因此多半有可能是Conti專門為他寫的。而魯特琴,幾乎和數字低音彈奏同樣的東西,只有第一首清唱劇有一些獨奏片段。

市面上Conti這些清唱劇的錄音剛好有兩張,而且剛好都是前四首。名氣較響亮的Bernarda Fink與Letzbor領軍的Ars Antiqua Austria(簡稱AAA)比較晚,也獲得不少獎。但儘管AAA是個人很喜歡的團,演奏犀利,不過Fink的抖音使用實在太多,聲音太渾厚,與這些曲子非常不搭。

反之,這張較早的Tactus錄音,器樂家的演奏或許沒那麼集中, 感覺較悠閒,但並不鬆散。而兩位女聲樂家Rossana Bertini與Anna Simboli的歌聲與唱法非常適合這些曲子,加上的裝飾音也很自然。二位日後更是與其他重量級古樂音樂家合作,Bertini更是在一張之前分享過,非常喜歡的Steffani二重唱專輯上。當初聽這張時並沒特別留意,只記得器樂和人聲演奏極為順耳。近來因為又添了新Conti錄音,決定回味這張,發現依然一軌一軌接著聽,令人心曠神怡 ,欲罷不能。 義大利廠牌Tactus常收錄神奇冷門的義大利古樂曲目,無奈音樂家素質參差不齊,有時會採到雷。不過這張Conti卻是非常滿意的收穫。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