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July 9, 2020

Handel in London. Jane Glover

 

Handel in London. What a well-written biography, highly recommended for all lovers of Handel's music.




 

 「韓粉」(韓德爾粉)必讀的好傳記。第一次留意到這本書是去聽Philharmonia Baroque Orchestra的音樂會時,看到節目單有額外資訊,是指揮Nicholas McGegan強力推薦的新書。作家Jane Glover是音樂學者又同是指揮家,曾指揮過London Mozart Players,不過是近來她在Naxos上的海頓彌撒集錄音讓我真正欣賞的。

而她上一本書Mozart's Women: His Family, His Friends, His Music,正巧拜訪一位音樂家朋友時,她媽媽(也是音樂家)正好在讀。當時只記得是厚厚的一本,當下完全沒興趣挑戰~~但或許是McGegan的加持以及網上眾讀者的好評,加上自己過去幾年也成為忠實「韓粉」,始得Handel in London的吸引力非常大,很快就到Amazon上訂購了。

Glover針對的是一般讀者,完全沒有樂譜分析,也避開專業音樂術語。書重點放在韓德爾到英國發展後的不同時期與階段還有重要作品的背景故事,並介紹解釋當時英國社會與政局,讓讀者對原本熟悉或是不熟悉的韓德爾音樂,可以有更充分更完整的認識,甚至矯正並打破之前對韓德爾音樂錯誤的偏見。

今天韓德爾在大眾古典樂的成名曲是那幾首器樂曲上(水上音樂/皇家煙火音樂/大協奏曲),但他真正的才華與功力是在大型戲劇作品上(四十幾部歌劇、二十幾部歌劇、數十首頒歌),他在世時的名聲也是建立在這上面的。當然,這些作品今天大多數人應該算是不熟悉的(有聽「彌賽亞」勉強打一個小勾勾啦)。但因為這些曲子才是韓德爾最重要的創作,因此Handel in London在講韓德爾的故事時自然是環繞這些大作品作為主要台柱, 發展開來。比較有名的歌劇與神劇,Glover還會花多一點篇幅介紹寫作過程與背景、當時演出的歷史、劇情大綱、甚至以大方向講解本身曲子,點出重要精華詠嘆調或合唱曲及其迷人之處。

而投入巴洛克古樂多年,自認對韓德爾音樂還算有點認識,不過認真接觸歌劇與神劇時才發現之前的認知僅是冰山的一角。比起有樂友們對每一齣歌/社劇瞭若指掌的魔王「韓粉」級人物,我還只是個小咖。近來急起直追,神劇算收齊也聽齊了,但歌劇僅五成。今天線上串流(streaming)盛行而且主流的年代,收集實體CD的意義已不像從前,不過重點是我對有些曲子仍是挺陌生的。原本想按照進度聽歌劇或神劇的,但發現完全不實際,因為不可能為了念幾頁耗上兩三個小時~~

Glover的用字遣詞簡單直接,一點也不艱深。當然,也不代表就是個page-turner,因為畢竟還是小眾題材,對描述的音樂不熟悉時,共鳴與興趣肯定是會下降的。但對於我,除了長了許多知識外,讀得過程更是非常享受。日後每聽一齣新的韓德爾歌劇時,必會回到這本書來複習相關頁數。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