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December 16, 2023

Decca Rachmaninoff Complete Works



Decca的Rachmaninoff大全集,於2014年推出來的,也是目前市面上三個拉赫大全集中(另外還有Brilliant Classics和Melodiya的兩套),整體而言錄音品質、演奏水準、與CP值最高的。他們沒有配合Rachmaninoff的重要週年發行,應該純粹就是自己爽吧。總之,那也沒多重要,因為拉赫音樂的愛好者,一年四季都在聽~~

這套雖然有32張CD,但最後一張是Ashkenazy的專訪,長度半個多小時而已。第31張則是Rachmaninoff當時為Ampico (American Piano Company)錄的鋼琴卷軸的演奏鋼琴錄音。而第29與30是拉赫四首鋼琴協奏曲的額外經典版本。所以總共算起來,Rachmaninoff現有完整音樂是可以收錄在28張CD上的。


套裝是按照音樂種類排列的,從鋼琴曲開始,到室內樂,至歌曲、到協奏曲與交響曲、最後是聲樂作品。以下簡單分享大致心得感想:


CD 1-8 鋼琴曲
說到推廣Rachmaninoff的音樂家,如果Ashkenazy謙稱第二,那沒人敢爭第一。除了錄了全部的鋼琴曲之外,他後來還指揮了許多其他的管弦樂作品。Decca全集裡,鋼琴曲並不是全部都是採用Ashkenazy的錄音,但也有七八成。經典的前奏曲、Études-Tableaux、以及和Previn的兩首雙鋼琴組曲,皆為70-80年代的經典指標錄音,到現在仍都禁得起考驗。其他幾套沒有那麼熱門的作品,則是Ashkenazy二十一世紀以鋼琴家身分重回錄音室再陸續錄的,從2000到2005至2012年都有,甚至還有2014年鐵定是為這個套裝專門和兒子"Vovka" Ashkenazy一起錄的四首聯彈Romance in G major。儘管那時年紀都已經六十幾以及七十幾了,但彈奏起來仍有一定的威猛。

特別不選Ashkenazy版本的幾首大曲,有Variations on a Theme of Corelli (其實嚴格說來是La Folia主題變奏曲;Pletnev)、第一號鋼琴奏鳴曲(Alexis Weissenberg犀利迅猛,無出其右)、第二號鋼琴奏鳴曲(原始版Kocsis ,重修版Jablonski)、Variations on a Theme of Chopin (Bolet稍微含蓄一些)、以及Symphonic Dances雙鋼琴版(Argerich和Freire,勿需多說)。這些都是很棒的替代錄音。

要說到拉赫的完整鋼琴獨奏作品,手邊還有Naxos的那一套Idil Biret。相較之下,Biret的彈奏通常比較婉約與從容。有時她的詮釋決定比較特殊,有時則感覺是技巧上的挑戰沒能完全克服。 Decca眾星雲集的版本,還是犀利與熱情得多。

CD 9-11 室內樂
Beaux Arts鋼琴三重奏的錄音大多都是經典,他們的Rachmaninoff也不例外。Heinrich Schiff我的錄音不多,但與Leonskaja一塊兒演奏的Rachmaninoff大提琴奏鳴曲既生動又細膩。選擇這個版本而不是方便的Harrell/Ashkenazy組,真是挑得好。當然,其餘小品就是Harrell演奏的無誤。

兩首弦樂四重奏算是很稀有的曲子,都是早期未完成的作品,充滿濃厚的傳統俄國味,有許多Borodin的影子。即將解散的澳洲弦樂四重奏Goldner String Quartet (2024會是最後一年)拉得出奇得動聽說。這張上的另外幾首小品是向Sydney Symphony Orchestra的牌子取得版權許可的。當時Ashkenazy是該樂團的指揮,所以會製作出這張專輯,也就沒太多意外。

CD 12-14 歌曲
大學時曾聽過一場聲樂的音樂會,就有唱過幾首拉赫的歌曲。雖然今天Rachmaninoff以他的器樂曲聞名,但他留下的聲樂曲其實並不少。 Rachmaninoff總共寫了80幾首給人聲與鋼琴的歌曲,數量頗驚人。大部分的歌曲長度都不長,但許多都很美。這些藝術歌曲都是在俄國時期所寫的,是道地再不過的俄國產物。

Elisabeth Söderström與Ashkenazy的1970年代錄音是指標性錄音。雖然Söderström的唱腔有時過於濃厚,顫音用得太多,但整體上仍然是非常棒的。若要挑,就是曲子編號時而打亂,時而連在一起,搜尋起來不易。再者就是這套只有女高音的聲音。後來Chandos的那一套則是找了不同音域的聲樂家來表演,音色上豐富些。

CD 15-17 鋼琴協奏曲
不用想也知道Decca鋼琴協奏曲集的錄音,一定是Ashkenazy/Previn/LSO的這個金童組合。這個版本多年以來一直是參考版本。儘管之後有新錄音成了更多人的首選,這套仍非常實在。CD 17是當初Ondine那張Alexander Ghindin彈奏,Ashkenazy指揮(還會有誰)的拉赫的鋼琴協奏曲第一號與第四號的原始版本。這個固然有意思,但Ghindin有表演雖中肯但稍彼平淡了一些,不及指揮前輩三四十年前展現出的熱情。

CD 18-22 交響樂
Ashkenazy當初指揮的交響曲集和其他管弦樂作品,同樣也是非常好的錄音。大全集裡,有名的第二號是採用LPO/Walter Weller較鮮為人知的版本。我因為手邊Weller的Prokofiev交響曲集而欣賞他的指揮,這邊的拉赫也是個意外的驚喜。Isle of Dead這首超有意境的交響詩,Rotterdam愛樂/de Waart營造氣氛的方式,比起Ashkenazy的直率成功一些。

合唱交響曲的The Bells,真的是Rachmaninoff另一首傑作。歌詞原文其實是美國作家Edgar Allen Poe的一首詩。「鐘聲」一直是Rachmaninoff音樂裡的重要主題,在無數作品中隱晦或直接出現。標題為「The Bells」則是再明白不過,完全體現了拉赫音樂裡重要原素的 精髓。Concertgebouw / Ashkenazy的版本非常有朝氣與能量。

早期的交響樂,許多深受他偶像柴可夫斯基的影響,像是1891年所寫的一首長度約十分鐘的Youth Symphony。這些都是十九世紀典型俄國風的曲子,好聽但少了日後成熟Rachmaninoff的特色。其他想特別提的,有作品20的清唱劇Spring,是給男中音、合唱團、與交響樂團的。因為和有名的第二號鋼琴協奏曲是同時期的,似曾相識度極高。更有趣的是,五首Etudes-Tableaux有被Respighi改編成管弦樂版,是當初Koussevitzky得到拉赫本人同意下委託的計劃。原本鋼琴獨奏曲,變成管弦曲後,搖身一變成了新的「音樂體」。 

CD 23-24 宗教音樂
Rachmaninoff就算不是非常虔誠的俄羅斯東正教徒,也對教會儀式非常熟悉。十九世紀末到二十世紀初的共產革命的短短幾十年,可以被視為俄國宗教音樂的短暫黃金時期。從柴可夫斯開始了一幫建立俄國民族風的宗教儀式音樂。因為教會嚴厲的規範,這些曲子是不允許有任何器樂的,因此全是無伴奏的合唱曲。Rachmaninoff算是末代的作曲家之一,因為共產革命後宗教音樂整個又被下令禁止表演~~就算如此,他也留下了兩部作品。

第一部是效法柴可夫斯基開創性的Liturgy of St. John Chrysostom,第二部則是偉大的傑作All-Night Vigil(徹夜禱)。後者有時被誤翻成為Vespers(晚禱),但就已經說是all-night了,所以不僅有晚上的vespers,還包括晨間的Matins(晨禱)。這一套All-Night Vigil與The Bells是Rachmaninoff所寫的曲子裡,個人最喜歡的兩部作品。他甚至要求在他的葬禮上要演奏其中一首,不過最後事與願違。

在努力啃這套大全集的過程裡,這兩首作品反覆聽了不少次。雖然自己沒有宗教信仰,對這種無伴奏的合唱曲也不見得特別喜歡,但後來All-Night Vigil越聽越喜歡,對我產生出一種莫名的吸引力。St. Petersburg Chamber Choir/Nikolai Korniev是90年代的錄音,大致上還算中肯。可惜,在聖彼得堡教堂的錄音效果並不理想,聲音太糊了,清晰度大打折扣。另外,不僅獨唱聲樂家的唱法有點太浪漫之外,俄國聲樂的招牌basso profondo(深沉男低音)的力度也稍微弱了一點。在大致比較了一番近期的錄音後,目前Estonian Philharmonic Chamber Choir / Paul Hillier的錄音最讓我滿意。

CD 25-28 歌劇
超級死忠Rachmaninoff迷,應該才會特別去找他的歌劇來聽。若不是大全集,我應該也不會專程去聽。Rachmaninoff一生寫了三齣半歌劇,其中Monna Vanna只完成了第一幕的草稿。Decca大全集的Monna Vanna是取得了Chandos那個錄音的版權。那張1991年錄音上的美國指揮家Igor Buketoff,正好也是第一位將Monna Vanna譜成管弦樂並指揮世界首演的。只不過,這個錄音裡,歌詞唱的是被翻譯過的英文。後來Ashkenazy(當然又是他)在Ondine上有個新的錄音,只不過也是2014年發行的,沒能趕上。

三首歌劇Aleko, The Miserly Knight, 以及Francesca da Rimini都是很短的一幕歌劇,都是能塞在一張CD上的。Aleko是拉赫在音樂院的畢業作品,當時年紀僅19歲,就能寫出讓各界讚賞不已,大獲成功的曲子。其中,柴可夫斯基還是最大的支持者之一,還誇這位年輕的音樂家可能前途無量。Aleko同樣充滿了濃厚的俄國民族風與柴可夫斯基的味道,是非常容易接受的一首短歌劇。

The Miserly Knight以及Francesca da Rimini則是有了十多年社會歷練後所寫的。雖然相隔一年完成,但是在同一場首演。不同於Aleko,原本歌曲間有比較明確的分段,換成了更連續與自由的recitative風,而且音樂風格也更現代一些。The Miserly Knight創作年分比他的第二號交響曲早個兩年,但有許多主題與動機,日後會出現在那首名曲上。Francesca da Rimini,則會讓人先聯想到柴可夫斯基的交響詩。而拉赫的歌劇與老柴,還是有一點關係的,因為寫歌劇劇本的,剛好是柴可夫斯基的弟弟Modest Tchaikovsky。二人合作過程中不完全順利,一再修改,但成品的劇情段落比重不是非常均衡。雖然The Miserly Knight是比較成功的作品,但陽氣實在太重了,全都是男角色~~~

三首歌劇是Gothenburg Symphony Orchestra / Neeme Järvi當初的DG版本,歌唱與樂團演奏俱佳。Neeme Järvi向來對俄國音樂有一定的瞭解與掌握,這些小眾的曲子,他真的是最佳助手之一。

CD 29-32 Bonus 加映
Rachmaninoff的鋼琴協奏曲為那麼有名的曲目,版本林立,各方擁護者眾多,只放一套Ashkenazy/Previn恐怕會引來民怨。因此第29與30張CD,製作單位決定湊成一個鋼琴協奏曲的「夢幻組合」,真是明智之舉。是拉赫的忠實愛好者,大部分這些選擇都沒太多意外。第一號的Byron Janis / Kondrashin、第二號的Richter、第三號的Argerich/Chailly、與第四號的Kocsis/de Waart,皆為上上之選。或許第四號,許多樂迷心目中的第一是Michelangeli。不知道是不是取得Warner的版權敲不定,還是就是要推自己的Kocsis,反正對我都無所謂。

CD31的Ampico卷軸「重錄音」相當有意思,而且非常revelatory(啟發性),對二十世紀初的表演風格有更深入的瞭解。他速度上的彈性與自由,那種即興式的揮灑自如,到了二十世紀後半幾乎都消失了。先前聽慣現代的錄音,一時間可能不習慣,但隨即卻是一種大解放,詮釋上的更多可能瞬間被打開。

CD32則是英國古樂樂評與廣播節目主持人Rob Cown與Ashkenazy的訪問與對談。身為推廣拉赫音樂的第一人,從他口中認識他的任何想法都是相當有價值的。

總結,這套Rachmaninoff大全集的整體素質高,當初購買時的價位也相當低。對於愛收集作曲家磚頭的人(如在下),是不可多的。唯一的缺點,是沒有附任何歌詞,不過今天網路發達,至少藝術歌曲以及歌劇都還算容易取得。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