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hann Joachim Quantz (01.30.1697 – 07.12.1773) 250th death anniversary. Early flute quartets by Quantz, also probably my favorite works of his. (Oleskiewicz/Field/Elyar/Vial/Schulenberg)
市面上Quantz的古樂錄音(現代長笛基本上不列入考慮),當然不是全都擁有,但六七成或許也跑不掉,而且要收集也要挑自己足夠欣賞的。Quantz許多保存下來的作品都是中年之後在Frederick the Great(腓特烈大帝)宮廷任職時創作,迎合雇主新口味的galant style(優雅風格)。雖然舒服悅耳,但畢竟不是自己最喜歡的音樂風格,耐聽程度稍微低了些。
若要挑選一張自己最喜歡的Quantz錄音,應該就是Hungaroton這張2004年推出的長笛四重奏。Quantz自傳提過自己早年寫過六首長笛四重奏,但多年來一直以為已經失傳。結果,2002年時美國長笛家Mary Oleskiewicz竟意外尋獲,隔年便立即開始錄製,於2004年發行。
十幾年前,灣區古樂音樂家的一場室內樂音樂會甚至有表演其中兩首,讓我印象深刻。
為什麼最喜歡這幾首,恰好是因為這些是Quantz年輕早期時的作品,曲風仍然還是非常巴洛克。如同他的許多三重奏鳴曲,這些四重奏應該是大約1720年代左右,他在Dresden時期所寫的。在這兒,他和足以媲美巴哈對位功力的Zelenka學習對位(counterpoint)。幾年後他到義大利深造,又接受了名師Francesco Gasparini的指導,學的也是對位。
因此,Quantz的對位能力其實是相當紮實的,而且很容易可從他這六首長笛四重奏聽得出來。這些曲子的編制為長笛、小提琴、中提琴、與數字低音,除了高音的長笛與小提琴鮮明的樂句,連常被忽略的中提琴也有自己能夠平起平坐的獨立聲部,這點連巴洛克長笛四重奏教父Telemann可能也自嘆不如。
六首四重奏都是「快-快-快」的三樂章形式,樂章都不算長,而且剛好三首大調、三首小調。這些曲子的最大賣點就是「對位指數」完全爆表,有簡易的二聲部卡農(canon),到各樂器的均衡對話,到最嚴謹的四聲部賦格,完全展現出Quantz較一般人較不熟悉的一面。因為本人本來就偏好巴洛克風格的對位織體與和聲,所以最初驚訝過後,接下來就是聽得極為酣暢淋漓。比起其他Quantz音樂容易聽膩,這些可反覆回味,甚至欲罷不能。
長笛家Mary Oleskiewicz算是Quantz的學者與專家了,前前後後在Hungaroton與Naxos錄了許多他的奏鳴曲與協奏曲。在這張CD上,她與其他幾位美國古樂音樂家一塊兒合作,祭出了演奏漂亮,分寸拿捏極佳的專輯。唯一稍微美中不足的,就是中提琴音色太暗沉,不夠顯著。CD冊的解說是Oleskiewicz親自撰寫,大致介紹每一首四重奏的曲式與特性,更有助於欣賞這些動聽的曲子。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