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January 17, 2025

Georg Caspar Schuermann: Opera music and cantatas.


Georg Caspar Schürmann (1672/73-1751) opera music and cantatas. 

"Hey, I might need a favor...."
"Schürmann (sure, man), anything for you!"

古樂這個無底洞,越鑽研越發現沒聽過的作曲家與好音樂越多,足夠追縱與收集一輩子了,德國晚期作曲家Georg Caspar Schürmann便是一個很好的例子。Schürmann,不可和二十世紀的荷蘭作曲家Gerard Schurmann (1924 – 2020)搞混,後者是小有名氣的電影配樂作曲家,經典電影Lawrence of Arabia便是他編曲的。當然,也別將他和更有名的Schumann弄錯了。


Schürmann於1672或1673年出生於Hanover附近的小鎮Idensen,父親為牧師。他從小講話好像有口吃的問題,但是這完全不影響他唱歌。多半在Hanover接受了音樂教育,年輕時受到了宮廷歌劇作曲家Agostino Steffani的影響最深。1693年他以聲樂家的身分來到Hamburg,參與了各宗教音樂與歌劇的表演。

1697年,他在旅行中因為和一位同伴起了爭執,就不小心將他給捅死了。雖事後雖被判是正當防衛無罪,但Hamburg暫時是不能待了。好在Braunschweig-Wolfenbüttel的親王Anton Ulrich很欣賞他的歌聲與才華,將他雇到他的宮廷裡。除了唱歌之外,他還代理宮廷樂長(kapellmeister)的職務。1701年Anton Ulrich甚至還將他送到Venice一年,向當時幾位重要的歌劇作曲家學習與取經。回到德國之後,因為Braunschweig-Wolfenbüttel那兒的政局一度有點混亂,使Schürmann到Saxe-Meiningen待了幾年,但1707年他正式回到Anton Ulrich親王的門下,正在擔任了宮廷樂長一職,並在這兒忠心地一直待到過逝。

Schürmann在Hanover、Hamburg、以及Venice的日子和經歷,讓他在Braunschweig-Wolfenbüttel的50多年任期裡,將樂團打造成歐洲一流的等級,其歌劇演出水準甚至在一些人眼中可媲美倫敦。Schürmann一生中寫了大約30齣歌劇,大部分是在Braunschweig-Wolfenbüttel宮廷表演的,但也有幾齣是他在1717至1721年在Hamburg當客座指揮時在Gänsemarkt歌劇院上演的。除了世俗音樂,他宮廷樂長的職責還有宗教音樂的創作。很可惜的是,他大部分的音樂今天都失傳了,也是他今天被世人遺忘的主因之一。

但可以肯定的是,他的音樂絕對不是三流等級的。2005年,Akademie für Alte Musik Berlin (Akamus)在Harmonia Mundi發行的Music for the Hamburg Opera專輯開頭就錄了一首Schürmann的組曲。可是,全是Schürmann音樂的專輯,還是得期待CPO讓被埋沒的曲子重見天日。所幸從2016年開始,他們雙管齊下,一邊找來了以色列籍的大鍵琴家與指揮家Ira Hochman與她的團Barockwerk Hamburg錄Schürmann的歌劇音樂,同時網羅了「早期宗教音樂少不了我」的Manfred Cordes和他的Weser-Renaissance Bremen來表演他的宗教清唱劇。




Barockwerk Hamburg是在2007年成立的樂團,努力耕耘了十年左右,終於和CPO簽約,開始錄製被遺忘的聲樂作品,開始打出口碑。Schürmann的音樂,他們於2016年先在漢堡為歌劇Die getreue Alceste進行了現代復甦,儘管刪減了不少地方。2018年,他們繼續牛刀小試,在CPO上推出了Alceste的選曲專輯。

Die getreue Alceste的故事是根據古希臘名劇作家Euripides的作品Alcestis。不過,這齣歌劇的劇本作家Johann Ulrich König所參考的,其實是先前法國Lully的歌劇Alceste,由Philippe Quinault寫的劇本。König版本最大的改編,就是添加了Hyppolite一角。原本Quinault的故事裡,女主角Alceste以自己的命換回心愛的Admetus王的命,自己下了地獄。接著同是Admetus好友又是情敵的大力士Hercules挑戰冥王Hades成功,將Alceste救回人間。不過Hercules和Admetus約定好,這回Alceste必須許配給Hercules了。但是後來Hercules看到Alceste傷心的樣子,最後還是成全了兩人的愛情。

只不過,這樣最威風的Hercules,最後下場不就超級可憐落寞的?因此在König的精心設計下,多了一位Amazon(亞馬遜)公主Hyppolite。暗戀Hercules的她,為了要更接近Hercules,還喬裝成一位男士兵。這樣一來,必定也出現被誤會的劇情橋段。但最重要的是,最後Hercules和Hyppolite湊成了第二對,真是皆大歡喜~~~

而一年後的2019,Barockwerk Hamburg又推出了第二張Schürmann的歌劇專輯Jason oder die Eroberung des Goldenen Vließes,也就是古希臘神話Jason and the Argonauts以及尋找Golden Fleece(金羊毛)的故事。看到這次是2CD裝,原本很開心以為會是完整歌劇的錄音,但我又錯了。基於商業考量,Barockwerk Hamburg還是將其歌劇大量的部分給刪除掉,保留他們認為最精華的地方,塞至兩CD上。

一方面,當初漢堡的德國巴洛克歌劇常是德文、義大利文、與法文夾雜唱,歌劇院雇了許多義大利聲樂家。許多義大利文的詠嘆調音樂,都是直接從其他現有的義大利歌劇借過來的。這個錄音則是盡可能保留Schürmann的原創音樂,雖然還是不免要刪掉好幾首。另外,有些器樂間奏,竟反倒是從Schürmann其他歌劇借過來的~~~

二Schürmann歌劇選曲專輯的聲樂家陣容幾乎都是一樣的,之間只有小更換。這些長期和Barockwerk Hamburg合作的聲樂家,我先前都不認識(不然就是沒去注意),不過自然以古樂為主。不過有幾位是有跨時期的,增加自己曲目的多樣性,甚至有到Richard Strauss與Wagner~~大致上來講他們的表現我都算滿意的,只有偶爾像以色列籍的假聲男高音Alon Harari歌聲抖得有點太多, 但偏偏又是主角之一Admetus,會開始影響欣賞的心情。或是,Catherina Witting在高音域共鳴不夠,聽起來有點尖銳,自己並不是非常喜歡。但說到Barockwerk Hamburg的器樂演奏,則是非常到位。

Schürmann的歌劇和許多其他德國巴洛克歌劇類似,融合了德、義、法三國的曲風。它們的詠嘆調主要是參考義大利的Da Capo形式,但長度也都比較偏短。儘管如此,Schürmann常安排很豐富的obbligato(助奏)樂器,嚴謹的對位同時也能善長編織出漂亮的旋律,再適時配上不同的生動效果,真的是讓人聽得心花怒放。

雖然要聽完整的Schürmann歌劇錄音還必須再等待,但Ira Hochman率領Barockwerk Hamburg與聲樂家們的這兩張錄音,算是成功地向世人介紹Schürmann的音樂,為它好好開了胃。









至於Schürmann的宗教音樂,Manfred Cordes與Weser-Renaissance Bremen的專輯收集了三首清唱劇。其中不具名的第二首Nimm das Opfer unser Hertzen (Accept the sacrifice of our hearts)《接受我們心靈的犧牲》,長期以來認為是Schürmann的曲子,但近幾年被學者更認為是在Wolfenbüttel的同事Georg Österreich的作品。這首給女高音獨唱的清唱劇當初是慶祝與迎接1720新年的,四首詠嘆調對聲樂家有一定程度上的挑戰,但同時又非常美麗,是專輯上最長的一首。Dresden出生長大,專攻德國巴洛克宗教音樂的女高音Marie Luise Werneburg在這首的表現可圈可點,精湛技巧與優美高雅兼具。 

開頭的Auff! Jauchzet, lobsinget dem König der Ehren (Stand Up! Exult, sing praise to the king of glory) 《起立!為歌頌榮耀君王歡呼吧!》是當初1694年Braunschweig-Wolfenbüttel親王Anton Ulrich打造好夏宮Salzdahlum,為其禮拜堂的dedication(獻堂)儀式而創作的。當時Schürmann年紀僅21歲,剛到宮廷不久,就被交予如此重要的任務,應該也代表著雇主對他一定程度的信任。開頭的大合唱有小號與定音鼓伴奏,是典型歌頌君王與上帝時的樂器,並且主旋律在整首曲子裡像副歌一樣重複出現。歌詞除讚美上帝的之外,也特別提到親王Anton Ulrich的妻子,因為夏宮是Anton Ulrich贈予她的禮物,所以總得表示一下~~ 

專輯上最後一首Siehe, eine Jungfrau ist schwanger (See, a virgin is with child)《看,有童女懷孕了》是聖誕節清唱劇,為Schürmann比較晚期一點的作品。這首走寧靜祥和的氣氛,編制上雖只有弦樂器,但更展現了Schürmann對位的熟練,有更多小賦格的橋段。清唱劇的結尾,則算是早期一點的德國巴洛克chorale cantata手法,像是Samuel Scheidt至Johann Rosenmüller的曲子裡會聽到的。 

Weser-Renaissance Bremen對於晚期文藝復興與早期巴洛克音樂愛好者絕對不是陌生的。我雖然對早期些的音樂的欣賞能力仍有待提昇,但對於晚一點的曲子則是愛不釋手。他們近幾年來的錄音,平均素質都極高,基本上還沒有遇到令我失望的專輯。這張Schürmann同樣如此,而除了上述的Marie Luise Werneburg之外,其餘的聲樂家不論在聲音的圓潤飽滿與咬字的清晰上,都令人稱道。器樂家的伴奏同樣稱職,與聲樂之間的平衡也幾近完美。 要認識一位先前不知名的德國巴洛克作曲家的宗教音樂,Weser-Renaissance Bremen是絕對的品質保證。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