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August 5, 2023

Pietro Antonio Cesti. 400th birth anniversary. Part 1


Pietro Antonio Cesti (08.05.1623 - 10.14.1669) 400th birth anniversary. Part 1

「這次你考試排名還是那麼爛嗎?」
「Cesti( ㄘㄟˊ ~~ 是第一)名好不好!」
(拆成幾次發文。這次先介紹生平。可同時先拜讀網友的大作)
十七世紀早期歌劇的發展,今天兩位最重要的作曲家就是Monteverdi與Cavalli了。隨著古樂運動的興盛,其他作曲家以及他們的作品也漸漸開始受到重視,有演出與錄音。譬如,Jacob Peri與Giulio Caccini兩個不同版本的L'Euridice被視為流傳至今最老的歌劇。而Emilio de' Cavalieri同年上演的Rappresentatione di anima et di corpo《心靈與肉體的呈現》,可被稱為史上第一齣神劇。Cavalieri仁兄更是大言不慚,憤憤不平地號稱他是新歌唱風格,今天所謂monody(單音音樂),的創始人。那麼冷的音樂,今天市面上都有不只一個錄音了。
但晚Monteverdi一兩輩,巴洛克早期至中期歌劇最重要的銜接橋樑之一的Antonio Cesti,今天的音樂仍然等待被發掘當中。Cesti於1623年出生在義大利中部Arezzo的貧窮家庭。那時要翻身,去當神職人員之路是相當不錯的選擇。後來的Agostino Steffani, 最知名的Vivaldi, Giovanni Martini, 以及Antonio Soler等,也都走了類似的路。而且教會勢力大,資源多,通常會接受到良好的教育。因此,Cesti從小在Arezzo Cathedral(主教座堂)與Santa Maria della Pieve教堂擔任唱詩班男童,1637年他正式加入Franciscan order(方濟會),被分配到Arezzo的San Francesco Basilica。
接下來幾年,他曾被調到Florence(佛羅倫斯),也有他到羅馬繼續學習音樂,拜師Abbatini與Carissimi。他後來有回家鄉擔任San Francesco的風琴師,但沒幾年就又成了Volterra Cathedral的風琴師,在這兒正式任命成了神父。也在這同時,他結識了巴洛克名畫家,同是詩人Salvator Rosa。感謝兩人間所保留的通信,今天音樂學者對Cesti的事蹟有更充分的認識。應該也是這時候開始,他漸漸轉向世俗音樂,優美的男高音歌聲不僅在教堂,也在宮廷的歌劇參與演出。一但接觸了花花世界,從此就回不去了~~~
Cesti一生愛趴趴走,足跡遍佈義大利之外,還有今天奧地利的維也納與Innsbruck。他最早的兩齣歌劇是在威尼斯上演的,應該是反應相當不錯。因為,他立刻被Archduke(大公)Ferdinand Karl相中,並直接和Franciscan修會要求借調五年,要將Innsbruck宮廷的歌劇文化辦起來。Cesti也不負眾望,擔任宮廷樂長的這段期間創作了他最偉大的三齣歌劇:L'Argia (為慶祝退位的瑞典女王Christina造訪), L'Orontea, 以及La Dori。
從1657至1662年,他到了羅馬回去當神職人員。雖然名義上是在Sistine Chapel當歌手,但他Innsbruck樂長的頭銜仍在,根本是留職留薪。1662到1665年,他再度回到Innsbruck重拾人間煙火。雖然這一段期間只寫了一齣歌劇La magnanimità d’Alessandro,但卻也寫了大量的清唱劇。更可說,義大利清唱劇早期至中期的發展,Cesti是將它漸漸制式化的重要功臣之一。
Cesti晚年,大部分是在維也納度過的。被聘為副樂長,他在短短三年內就寫了六齣歌劇。其中最壯觀的,就是根據特洛依戰爭改編的Il pomo d'oro《金蘋果》。原本是要慶祝神聖羅馬帝國皇地Leopold一世與西班牙Margarita Teresa的婚禮,但因諸多延誤後改至兩年後慶祝皇后的生日。Il pomo d'oro場面之盛大,這齣五幕歌劇總共表演了兩個晚上才結束,角色有近50位,其他額外小配角多達百位。67個場景,必須有25個不同場景設計,有些需要的舞台機關非常複雜。而樂團編制也是相當隆重,除了基本的弦樂團之外,還有可觀的銅管陣容,伴奏樂器群也相當龐大。今天,知名的古樂團Il pomo d'oro的團名就是根據這齣歌劇而取名的,也希望有朝一日他們會推出完整的同名歌劇錄音~~~
最後,在生命中的最後一年,Cesti並沒有留在維也納,而是回到講母語的威尼斯。他於1669年過逝,享年46歲。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