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ebrating the life and music of forgotten female Classical composer Maddalena Laura Lombardini Sirmen (1745 – 1818) for 2025 International Women's Day.
2025年國際婦女節,談談一位今天被遺忘的古典時期女作曲家,今年剛好也是她誕辰280週年。當初她在世時有一定的名氣,音樂還受到小莫的老爸Leopold Mozart的賞識。音樂史上最早創作弦樂四重奏的作曲家之一,當然也是女性第一人。
Life.
Maddalena Laura Sirmen婚前姓為Lombardini,父母為Piero Lombardini和第二任妻子Gasparina Gambirasi。他父親是位有名無實的威尼斯貴族,但Maddalena展現出一些音樂的天分後,七歲就被送到Ospedale di San Lazzaro dei Mendicanti,是威尼斯四大收容所Ospedali Grandi之一。今天Ospedale della Pietà因為韋瓦第的關係而最有名,不過其父親Giovanni Battista Vivaldi在1689至1693年之間就曾在San Lazzaro dei Mendicanti這兒教了四年的小提琴。
Maddalena Laura Lombardini Sirmen portrait.
雖這些Ospedali Grandi起初是收留女子孤兒的,但到了Lombardini的年代只要有一些音樂天賦的人,他們都樂意與主動去接受。因此Lombardini並非是孤兒,而是有通過某種音樂檢定考,進入San Lazzaro dei Mendicanti的。在這兒,Lombardini接受了完整的音樂教育,學習聲樂、兩種器樂、樂理、及演奏等。她起初的表現好像很一般,但到了15歲的時候,她已經成為學生裡最出眾的一位。
為何這樣說呢?這是因為1760年的夏天,Lombardini破例去了Padua與當時最有名的小提琴家與老師Giuseppe Tartini學了幾個月的琴。要知道,當時這些Ospedale基本上是修道院,清規戒律一堆,一般的女子根本是不能隨便離開的。因此,Lombardini一定是超級學霸等級,San Lazzaro dei Mendicanti才會開出如此特例,暫時放人。在Lombardini還辦法親自與Tartini上課前的幾個月,他還特地撰寫了一封書信給她,詳細地解釋小提琴演奏法與練琴方式。這封信在寄給Lombardini之前被Tartini的其他學生手抄了一份,後被出版。之後十八世紀的英國音樂學者Charles Burney還將它翻譯成英文,今天是演奏十八世紀末的古樂的重要參考文獻之一,IMSLP有全文。而Tartini對這位女學生也是讚譽有加,今天更有學者號稱Lombardini是他最得意的門生與關門弟子。
Lombardini後來琴藝精進之後,她認真思考未來的出路。一般在Ospedale的女子,就是待在這兒繼續演奏與教琴,終其一生。但是Lombardini已見識到了外面熱鬧的世界,嚮往無拘無束的生活,怎麼會甘願留在Ospedale一輩子呢?而當初要離開Ospedale,要麼是正式出家當修女,不然就是結婚嫁人。於是,Lombardini認真開始去挑老公。期間,Tartini還有出主意,想將她撮合給在Dresden宮廷的前學生Johann Gottlieb Naumann (1741-1801)。不過Lombardini動作更快,選中了來自Ravenna(北義大利,位於Bologna東邊)的小提琴家Ludovico Maria Gaspar Sirmen (1738-1812),二人於1767年成親。
隔年,Sirmen夫妻開始一同巡迴表演,先在義大的Faenza (Ravenna旁的城市)與Turin,但後來歐洲各大城市都有他們的足跡,包括Liège、阿姆斯特丹、巴黎、與倫敦等。1768年,Lombardini在巴黎有名的Concert Spirituel(聖靈音樂會)表演,回響熱烈,報紙更是稱她的小提琴演奏猶如「Orpheus彈奏lyre(里拉琴)」。
1769年,Lombardini誕下女兒Alessandra,不過這也是夫妻感情開始破裂的開始。1770年底,Ludovico Sirmen一人獨自帶著女兒回到家鄉Ravenna,不久後Zerletti伯爵夫人還成了他的情婦。不過這兒不禁也要質疑,Lombardini與Sirmen的婚姻倒底有多少實質感情基礎,還是交易性質為主。一來,Lombardini可以獲得人生自由,脫離Ospedale的束縛。同時,夫妻檔音樂家表演在當時社會風氣還沒那麼開放,是蠻新奇的組合,不僅可以成功吸金,更可以打開Lombardini的知名度。而Ludovico Sirmen,除了成功添了個小孩,但也不需要被婚姻枷鎖綁住,還可自由尋歡。或許正是這種原因,Maddalena Lombardini在婚姻裡,她的收入與財產全歸自己管,完全與丈夫分開,以當時而言是極為罕見的。而Lombardini還支付了先生一筆錢,算是還清Ludovico Sirmen為了娶她而給Ospedale的嫁妝。畢竟,Lombardini當初可是他們的頭牌樂手,真要「放人」可是要收錢的咧~~
總之,1770年Lombardini Sirmen到倫敦時,與她同行的不是她的先生,而是神父Giuseppe Terzi。她參與了Carl Friedrich Abel與J.C. Bach當時有名的Bach-Abel音樂會,並在King's Theatre有兩百多場的演出。她不僅拉小提琴、大提琴、彈奏大鍵琴,還有表演她自己所寫的曲子,皆獲好評。不過1773年,她稍微轉換跑道,決定開始當聲樂家。最大的原因,說穿了就是聲樂家能撈的錢比器樂家多。但比起小提琴上的造詣,她的歌聲只有一般。英國的聽眾和樂評對她的表現,明顯也是感到差強人意。儘管如此,她的邀約仍然不斷,1783年甚至還到俄羅斯的聖彼得堡擔任某歌劇的首席女歌手,想必也是賺得盆滿缽滿。
至於小提琴,她並沒有完全荒廢。只不過,1785年她回到巴黎的Concert Spirituel表演時,觀眾對她的反應竟意外地冷淡。雖然琴聲依然優美,但這時席捲法國的是Giovanni Battista Viotti的新炫技風格,Lombardini Sirmen的演奏方式與曲風已經全然過時。1787年應該是她最後一次以小提琴家公演的紀錄,之後就漸漸淡出音樂圈了。Lombardini Sirmen後來待過拿坡里,但晚年回到家鄉,並於1818年在那兒過逝。雖然Lombardini全盛時期因為不錯的生意頭腦,累積了不少財富,但很不幸的是,因為長期將大部分資產轉成威尼斯貨幣,1797年拿破崙征服了威尼斯共和國,威尼斯的金融體系就此垮掉。Lombardini雖然生活上勉強還過得去,但在過逝時從她留下的遺囑可得知那時已經算是頗窮困了,留給小孩的東西不多。除了親生女兒Alessandra之外,她和神父Giuseppe Terzi也共同領養了另一位女兒。而相陪Lombardini Sirmen多年的Terzi,不論二人之間是深厚的親情、友情、或是可能性極低的愛情,九天之後也跟著離世。
Maddalena Lombardini Sirmen過逝之後,名聲與音樂很快就被世人遺忘,多年來音樂史上應該僅「Tartini女學生」一欄。但是隨著古樂運動的興起,以及對歷史上女性音樂家研究的興趣,她的音樂開始漸漸受到一些重視。雖然通常是收集在小眾曲目的合輯,但近幾年開始比較多她的專輯錄音問世。
Music and Recordings.
Lombardini Sirmen雖然貴為Tartini的學生,但她演奏與作曲的高峰時期,音樂風格已經進入古典時期,因此她寫的曲子基本上沒太多Tartini的影子了。她今天流傳下來的音樂都是器樂曲,也是當時古典時期流行的曲式。這其中,包括:弦樂四重奏、弦樂三重奏、小提琴協奏曲,與小提琴二重奏。
今天Lombardini Sirmen最早出版的一套曲子是在1769年在巴黎的六首弦樂四重奏。如同今天已失傳的雙小提琴協奏曲,上面的作曲家寫的是Lombardini Sirmen與先生共同創作。但是經學者仔細研究之後,結論是這六首應該皆只出於Lombardini Sirmen之手。一個很可能的原因是當時法國法律,女人並不被視為法人,不能獨立出版音樂,因此必須掛名在另一位男性底下。先前說過這些四重奏是史上最早被出版的之一,而當時出版社推銷的目錄裡,和海頓的作品九是放在一起的。
不同於海頓成熟古典時期的四樂章,Lombardini Sirmen這些四重奏採用的是早期古典時期更常見到的二樂章形式。第一樂章通常是當時漸漸成熟的奏鳴曲形式,但Lombardini Sirmen也不一定墨守成規,像第五號就有一段緩慢的前奏,也多了一段coda。而第二樂章的花樣比較多,看得出Lombardini Sirmen嘗試不同東西的實驗精神。Minuet或許是許多基本的設定,但有時有些意想不到的效果,而第六號則是minuet前後有速度快的con brio段落。這些不同段落的速度與拍子記號均有強烈的對比,也是Lombardini Sirmen的特色之一。但在變化的巧思之下,最重要的還是她的曲子充滿了甜美歌唱般的旋律。這一點,她確實有遺傳她老師Tartini最重要的精神。
或許因為這些四重奏各弦樂器之間的平等對話,又是今天最常見的古典樂室內樂形式之一,所以這些曲子是今天Lombardini Sirmen最受歡迎的音樂之一,市面上的錄音最多。早在1994年,英國歷史悠久的Allegri Quartet就曾推出完整的錄音。那是一個用比較典型傳統的風格演奏古典時期的作品,中肯但並不算突出,有些地方處理得過於平鋪直敘。第一個完整的古樂器演出是1999年由La Magnifica Communita在Tactus發行的。雖然他們當初是以巴洛克古樂團成立,但團長Enrico Casazza後來卻是錄了更多古典時期的室內樂,特別是在Brilliant Classics上的Boccherini弦樂五重奏系列。La Magnifica Communita的錄音相當不錯,非常有生氣,音樂線條清楚。
自己的實體錄音,則是最新2021年在CPO上發行的。成立於維也納,由四位女性古樂音樂家所組成,她們的團名更是直接取Lombardini Quartett。她們主要任務為推廣早期古典時期的室內樂作品,當然也以弦樂四重奏為主。她們推出的第一張正式(目前也是唯一)專輯,是Lombardini Sirmen這六首弦樂四重奏,或許再合理與恰當不過。不過首先在這兒要點出,CPO在這兒將這些四重奏標示上了「作品三」,是其他錄音沒有的。關於這一點,我懷疑很有可能是個錯誤,因為這些是Lombardini Sirmen最早出版的音樂。但另一個可能的解釋,是這些四重奏後於1773年再版。那時她已經出版了作品一的三重奏以及作品二和三的小提琴協奏曲了,所以說不定當時的出版商擅自作主,多加了另一個「作品三」上去。
無論如何,Lombardini Quartett這個錄音是目前我最滿意的。抖音運用不多的乾淨音色,加上鮮明的斷句與修飾,既能突顯出音樂裡的戲劇性與幽默,但同時又能奏出美麗動人的旋律。比起之前兩個錄音,Lombardini的表達更豐富,詮釋更有變化。她們似乎還有在持續表演,也期待她們未來推出新的專輯。
而Lombardini Sirmen出版的作品一,是一套弦樂三重奏,但既不是古典時期給小提琴、中提琴、與大提琴的三重奏,但也不是巴洛克時期給雙小提琴與數字低音的三重奏鳴曲。這些三重奏是早期古典時期的雙小提琴+大提琴的編制,通常旋律都在第一小提琴,第二小提琴主要是擔任和聲或伴奏的角色,而大提琴拉的是更長的低音伴奏。這些三重奏和她的弦樂四重奏一樣只有兩個樂章。或許因為這些曲子主要是針對業餘音樂家寫的,這種樂器編制今天也不常見,因此市面上基本上是沒有錄音的,Youtube上的影片也是寥寥可數。
Lombardini Sirmen大約在1772-1773年左右出版了她的作品二與作品三小提琴協奏曲。作品二有三首,而作品三有六首,但前三首與作品二基本上同樣的曲子。為什麼Lombardini Sirmen會選擇如此做,可能就是經濟考量。畢竟當時女性音樂家要獨立謀生不容易,因此多出版本些曲子,順便可以多增加賺錢的機會。
這些協奏曲的編制給獨奏小提琴、弦樂團、雙簧管x2、以及圓號x2,不過管樂器原則上是可以省略的。採取常見的「快-慢-快」三樂章形式,第一樂章是漸漸發展成熟的協奏曲奏鳴曲式,第三樂章是rondo(輪旋曲)式。不過Lombardini Sirmen再度展現出其創意與多元,rondo的主要旋律每次重現的時候,並不是一五一十地同樣反複,而是有些微的小變化。或許這種不完全遵守既有的傳統規範,正是Lombardini Sirmen一生的寫照~~~
作品三小提琴協奏曲,當初正是給Lombardini Sirmen展現自己高超技巧的機會。因此,這些曲子不再是為業餘音樂家創作的,除了有到頗高的把位之外,還要拉一些雙弦與三弦。這些曲子受到當時其他音樂家的肯定,除了先前提到Leopold Mozart非常欣賞之外,還被另一位義大利作曲家Tomaso Giordiani改編成了大鍵琴協奏曲。
市上面Lombardini Sirmen的小提琴協奏曲錄音甚少,就連合輯都屈指可數。不過2007年,Hungaroton竟然推出了六首小提琴協奏曲的完整錄音。Savaria Baroque Orchestra,又稱Capella Savaria,是Hungaroton多年的當家匈牙利古樂團之一,發行了近100張錄音,雖有常聽的名曲,但有更多是小眾音樂的首錄。對於愛收集冷門曲子的人來說這是件好事,但比較可惜的是Capella Savaria的演奏水準非常不穩定。或許最大的保留是,就算他們狀態佳的時候,他們表演通常也是中肯穩健,但始終帶入感不足,缺少了真正能夠使人驚豔的特質。Prioska Vitarius是頗資深的古樂小提琴家,技巧紮實,演奏起來得心應手,許多樂章的cadenza也是自己所寫的。但如同對Capella Savaria的印象,Vitarius的詮釋優美宜人,但就是缺少了一點個人特色。但畢竟人家推出了完整的小提琴協奏曲集,所以仍然是非常感謝他們的。
最後,Lombardini Sirmen還寫了六首給兩支小提琴的無伴奏奏鳴曲。這些極有可能是她當初剛到巴黎的時候所寫的,而且剛好是為她與先生量身訂作的曲子,特別展現兩位小提琴家的琴藝。第一版於1770年在巴黎出版,今天已失傳,但後來在荷蘭、德國、以英國都有再版。只不過,當初這些出版社會常自己加上作品編號,因此有的將它列為「作品四」,別的則是「作品五」,實在是很混亂。但很明顯的是,這些曲子是她在世時,最受歡迎的。
如同她的弦樂四重奏與三重奏,這些二重奏幾乎都是兩樂章,唯獨第二首多了一個慢的開頭樂章。大部分的時候主題與旋律都在第一小提琴,而第二小提琴主要是擔任伴奏的角色。不過有幾首,例如第五號與第六號,角色有時會互換。但不管是第一或第二小提琴,要拉這些二重奏都是有一定難度的,除了有雙弦的要求,有時要同時拉出drone(持續音)。
大約一年半前我去聽了一場Voices of Music的音樂會,他們剛好有表演一首Lombardini Sirmen的協奏曲。當晚會獨奏小提琴家Shelby Yamin的表現蠻欣賞的,並知道她有錄Lombardini Sirmen的完整小提琴二重奏,只不過沒有發行實體錄音。巧的是,2024年保加利亞籍的巴洛克小提琴家Zefira Valova與Iskrena Yordanova正好在Pan Classics推出了Lombardini Sirmen的這些曲子。
Zefira Valova是近來知名的古樂團Il Pomo d'Oro的首席小提琴家,先前和該團發行過一張專輯就有錄Lombardini Sirmen的一首小提琴協奏曲,表現相當不錯。因此看到這張新錄音,原先還頗為期待的。只可惜,聽了之後,多少是有點落空的。她們拉得實在是過於平淡與客氣,許多音樂裡戲劇性對比以及更有張力的表現機會,她們常處理得輕描淡寫。這時期的音樂自然是不難聽的,但如此的演奏只將錄音淪為背景音樂的地位。而Yamin與搭擋Douglass先前的版本,其實也並沒有好大哪兒,基本上大同小異。
反而,目前為止聽過最生動的表演,是Youtube上的實況表演。鑒於Lombardini Sirmen並不是家喻戶曉的作曲家,要期待引人入勝的二重奏錄音,或許需要再等個好一陣子~~~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