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September 3, 2023

Georg Anton Benda: Romeo und Julie (Michael Schneider)

First known musical adaptation of Shakespeare's Romeo and Juliet. Romeo und Julie (1776) by Georg Anton Benda (1722-1795), even comes with a happy ending......

莎士比亞的《羅密歐與茱麗葉》或許是他最膾炙人口的作品,美國的國高中生幾乎也都是指定閱讀。大銀幕上,就不知有多少版本了,經典迪士尼卡通《獅子王 II》與音樂劇《西城故事》也都是根據它改編的。古典音樂史上,根據Romeo and Juliet故事創作的音樂也相當多,今天也都是名曲,如老柴的幻想序曲、Prokofiev的芭蕾舞曲、Berlioz的戲戲交響曲、以及Gounod的歌劇等。

但這些音樂多是十九世紀後浪漫時期與現代的曲子。莎翁1616年過逝至1800年將近有200年,一定有其他的作品。因此當初我不禁好奇,最早根據Romeo and Juliet改編的音樂到底是什麼?不同於像The Tempest與A Midsummer Night's Dream在巴洛克時期就有衍生的曲子,其中Purcell的Fairy Queen應該是今天最有名的,Romeo and Juliet需要等到古典時期才有第一個音樂作品。而目前公認最早的,應該是Georg Anton (原捷克Jiří Antonín) Benda的singspiel(歌唱劇)Romeo und Julie (1776)。

Benda出生於波西米亞的音樂家庭,上面有兩位音樂家哥哥,今天Franz (František) Benda (1709 - 1786) 的名氣稍微大一些。Georg Benda的兩位哥哥先後到了Frederick the Great (腓特烈大帝,當時仍是王儲)的宮廷樂團任職,Georg也這兒曾待過一陣子。不過七年後,Benda獲聘為Gotha公爵的樂長,創作純器樂曲以及宗教清唱劇。1764年,他獲准到義大利深造,不僅認識了著名歌劇作曲家Johann Hasse,並徹底吸收了當時最流行的義大利歌劇曲風。

回到Gotha,Benda開始創作德文的戲劇音樂,但一開始的迴響並不好。1774年,瑞士出生的Abel Seyler所成立的戲劇團來到了Gotha,終於讓Benda有機會大展身手。他創作的幾齣singspiel與melodrama相當成功,後者有Ariadne auf Naxos與Medea。不過畢竟沒有天天過年,1778年的Der Holzhauer反應冷淡後,他竟決定辭去Gotha樂長一職,浪跡天涯,待過Vienna, Hamburg, 以及Mannheim等。晚年,他到小鎮Köstritz退休,並於1795年辭世。

Benda雖然寫了大量的器樂曲,也是我對他音樂的初體驗。不過他更重要的音樂貢獻,應該是對於德文戲劇音樂的發展,有明確影響年輕的莫札特。小莫在一封信中曾寫過,Georg Benda「一直是我最喜歡的新教樂長」。Romeo und Julie於1776年完成,是上述在Gotha與Seyler劇團時期合作的作品。劇作家Friedrich Wilhelm Gotter的劇本是根據Christian Felix Weiße的德文翻譯版改編。

首先要說的是,這個Romeo und Julie非常不忠於原著。故事情節刪減了一大半還其次,最重要的是結局整個改成了大喜劇。Romeo要自我了斷前,Juliet巧恰醒了過來。兩人不用再做平白輕生的蠢事,Juliet與Romeo相擁,Juliet父親也如願接受二人的婚姻。這種安排在當時雖然還頗流行的,但當代純粹派的德國文人還是有意見的,覺得第三幕極悲傷的氣氛突然轉變成歡欣鼓舞的慶祝簡直是不倫不類。不過今天反過來看,倒有種新鮮感。

因為是singpspiel,所以對話的成分也佔了近一半的時間,更是推進劇情發展的關鍵。也因為這樣,有幾位角色是只有純對白而不歌唱的,如Romeo的僕人(這兒叫Francesco)以及神父Lorenzo。最後值得一提的是,Benda的這個Romeo und Julie戲份最多的,其實是Julie(t),而Romeo基本上成了配角,每一幕後面才出來唱一下。

很多歌曲並不長,是典型古典時期旋律性高的曲子。不過令人印象深刻的,則是長度比較長的aria。有的仍使用巴洛克的da capo形式,而且AB兩段的情境差異非常顯著。另外,Julie在第一幕開頭以及第二幕結尾的兩首aria,都有recitativo accompagnato(伴奏宣敘調)開頭,是情感最富豐的地方。Romeo也沒完全被冷落,在第三幕也有一首深情款款的aria,哀悼(以為已死)的Julie。而第三幕開頭的送葬曲,當時就頗受歡迎,甚至讓人聯想起後來莫札特安魂曲的開頭的Introit。與Seyler劇團之前關係密切的哲學家與劇作家Gotthold Ephraim Lessing的葬禮上,表演的就是這首。

手邊這個CPO錄音是Michael Schneider率領他的La Stagione Frankfurt與歌手於1997年的實況錄音。聲樂家裡,德國男中音Christian Immer與美國多元化的女高音Claron McFadden是較熟悉的,手邊有不少他們的錄音。擔重任,唱Julie的德國女高音Heidrun Kordes我先前不認識,但我還蠻欣賞她的聲音的。McFadden唱Julie的閨密表現也不錯,或許顫抖得稍微多了一些,但還在可接受的範圍。La Stagione Frankfurt的演奏是90年代中肯的古樂演奏風格,各方面適中。因為整齣singspiel差不多一個半小時,拆成兩張變成第一張的前兩幕一個多小時,但第二張的第三幕不到半小時。德文對話部分很多,不過CD冊附有全部英文翻譯,太懶的人,瞄一下劇情大綱也可。Schneider畢生使命在發掘被遺忘的古樂曲子,先前只留意他們的器樂曲錄音,近幾年才開始補聽他的戲劇作品專輯,這張新奇的便是其中之一~~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