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th century music for clavichord by Herbert Howells. Lambert's Clavichord and Howells' Clavichord.
John McCabe, piano
Julian Perkins, clavichord
恰巧正好一年前聽了一套EMI的二十世紀英國作曲家系音樂 。其中一位作曲家為Herbert Howells (1892-1983)。當時為自己留伏筆,說日後會再來介紹他特別的一套器樂曲,結果沒想到就拖了一年。
Herbert Howells今天的名聲是建立在他大量的Anglican(英國聖公會)宗教音樂上,大致上都是有合唱團的音樂。不過,現階段那類型音樂我並沒有特別欣賞,因此對Howells音樂的認識多來自他的純器樂曲,包括管弦樂、室內樂、以及獨奏曲。
那套EMI裡的兩首弦樂四重奏,我相當喜愛。原因之一就是他採用許多英國民謠,有一種復古風。事實上, Howells作品裡的一大影響,是Tudor王朝的文藝復興時期音樂。當初他年僅十八歲時,去聽了Vaughan Williams的Fantasia on a Theme by Thomas Tallis的世界首演。當時這種根據文藝復興時期的復古風音樂基本上是不存在的。雖然各界的反應還算正面,但對於年輕的Howells卻是無比震撼,更可說是影響了他一輩子。
後來Howells就讀倫敦的Royal College of Music,一報到就被老師Charles Villiers Stanford「強烈建議」去Westminster Cathedral (和有名的Westminster Abbey西敏寺是不同教堂)聽Richard Terry與合唱團表演文藝復興時期的複音音樂。Terry是二十世紀初復甦Tudor宗教音樂的大功臣之一,Howells在接觸之後,也發展出自己特有的音樂風格。他畢業後多年,還一度申請到一個幫助Terry校訂這些古譜的獎學金,因此對這些音樂的接觸與認知是非常深刻的。英國文藝復興音樂,始終對Howells有一種莫名的魔力,他日後甚至還說過:「我這輩子一直有種奇怪的感覺,好像我真正應該屬於Tudor時期的,而且不單單只是音樂上,還有其餘各方面。」
Howells職業作曲家的生涯,在1925年嚴重碰壁。他的第二號鋼琴協奏曲被樂評罵到臭頭,玻璃心徹底碎了,好一陣子不去作曲。心靈治療之路,竟是來自意想不到的事物。透過友人介紹,他認識了人像攝影師Herbert Lambert,專拍音樂家的照片。更重要的是,Lambert還是個業餘製琴家,有製作harpsichord(大鍵琴)與clavichord(小鍵琴)。吸引Howells的,並不是我喜愛的大鍵琴,而是那個聲音超小聲的clavichord。
不同於大鍵琴的撥弦,clavichord是由一個琴鍵末端的鐵片(又稱tangent)敲擊弦的。因為這個tangent是一直接觸琴弦的,所以clavichord除了音量小之外,聲音的延續(sustain)性也很差。但是這種發音原理,有兩種特性,也可能是為什麼Howells會更喜歡clavichord的原因:(1) 和大鍵琴缺乏明顯大小聲相比,小鍵琴可以根據觸鍵速度而做出強弱變化的,還有(2) 小鍵琴發出的聲音有更濃厚的泛音與inharmonicity(偏差音,就是泛音的頻率與基音整數比的頻率相差多少)。Clavichord更豐富的音色以及更高的表達性(expressivity),成功獲得Howells的青睞。
第一冊寫給clavichord的小品,於1927年完成,標題是直接獻給Lambert的Lambert's Clavichord。十二首曲子也都有標題,取名仿照英國文藝復興時期重要的鍵盤曲集Fitzwilliam Virginal Book,表示Howells對它也是相當熟悉的。每一首曲子都是根據Howells身邊的朋友命名的,和Elgar的Enigma Variations有雷同之處。不過,沒有什麼特別的謎語,因為名字都直接拼了出來。開頭的Lambert's Fireside,還真的是在Lambert家壁爐邊創作的。其餘的曲名,只有第5首的Sargent's Fantastic Sprite的Malcolm Sargent是唯一先前認識的。第11首的H H His Fancy,則是他自己Herbert Howells的initials。這些曲子有濃厚的英國民謠,配上Neo-Renaissance風格,是非常平易近人的音樂。
Lambert與1936年過逝。為了紀念這位好友,Howells呼朋引伴,找來幾位其他作曲家朋友合寫一個作品集。這些作曲家都爽快答應,只是後來個個都擺爛。求人不如求己,Howells便一口氣寫了全部的曲子。不過這是個長年的計劃,兩冊共有20首,相隔20年 (1941年與1961年)。標題雖然叫做Howells' Clavichord,但獻給的是Lambert的接班人Thomas Goff。因此,開頭第一首也比照Lambert's Clavichord,叫做Goff's Fireside。
Howells' Clavichord曲子裡的幾個人名,對於有接觸20世紀英國古典樂的人,應該會挺熟悉的。其中,有作曲家Arnold (Marcolm Arnold), Rubbra (Edmund Rubbra), Finzi (Gerald Finzi), Berkeley (Lennox Berkeley), Bliss (Arthur Bliss), Walton (William Walton),音樂家包括有頂頂大名的指揮Boult (Adrian Boult)以及吉他手Bream (Julian Bream)。為Howells開啟文藝復興音樂大門的Ralph (Ralph Vaughan Williams),破例為他寫了兩首,代表對這位前輩特別的感恩之心。
比起Lambert's Clavichord,Howells' Clavichord的和聲與風格更現代,將英國文藝復興時期音樂就常聽到的dissonance,一舉推至二十世紀。也可以說,這一套注入了更多Howells自己的聲音。儘管古樂的元素仍存在,但音樂語言是現代無誤。
手邊的兩個完整錄音非常不同。第一個是1994年發行,由英國鋼琴家John McCabe在鋼琴上彈奏的。McCabe不僅是出色的鋼琴家,他還是一位作曲家。不過我對他最重要的印象,是他70年代在Decca上錄的海頓鋼琴奏鳴曲全集,在傳統詮釋上是個重要的指標。McCabe彈奏Howells的這些鍵盤曲,犀利而且負有使命感,線條呈現清楚。現代鋼琴更具氣勢,聲音的延續性,更可烘托出現代的複雜和聲。這個錄音在2005年由Hyperion低價重發行於Helios系列,同樣可視為現代鋼琴版的參考錄音。
反觀,2017年在英國小廠牌Prima Facie發行的,古鍵盤家Julian Perkins則是用實際clavichord彈奏。不僅如此,其中有兩首甚至還是在Thomas Goff親手製造的clavichord上演奏的。至於其餘曲子,Perkins則是在仿古的現代clavichord彈的。背後原因其實也很簡單。如同大鍵琴,二十世紀初所製造的小鍵琴,也是利用現代思維,認為需要加以「改良」。這些「進步」換來的,卻是過於輕盈與黯淡的音色。當製琴家虛心完整地接受古老智慧後,仿古clavichord的聲音的厚實明亮是截然不同的。當然,因為小鍵琴的音量還是過於小聲,所以收音仍然須很靠近~~~
如果現代鋼琴的優勢在它的聲音延續性,還有踏板可踩,那它缺點正好也是這個。再怎麼清楚的樂句呈現,和clavichord比起來都相形見濁。 Clavichord音色的attack更鮮明,斷句起來更清晰,還可製造出更percussive(打擊樂)的效果。Perkins雖然以彈奏古樂曲目為主,幾張獨奏與指揮的專輯都還蠻喜歡的,但演奏起現代曲子同樣神態自若。他彈奏的速度大致上比McCage慢了一些,因此總共需要兩張CD。不過,倒不覺得他的演奏沉悶,反而覺得他的樂句修飾更講究,處理得更加從容。
不論你是非古樂器不可或是獨愛鋼琴,Howells的這些曲子都很推薦。Hyperion與Prima Facie的兩個不同錄音,正好可滿足各樂器的擁護者。
(P.S. 市面上Centaur還有一張用lautenwerk彈奏的錄音,不過不完整,Howells' Clavichord少了幾首。而且lautenwerk音色有點過於柔和,還是偏好clavichord或更暴力的鋼琴~~)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