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August 16, 2010

D'Anglebert: Complete Harpsichord Works (Christophe Rousset) (Chinese Version)


發現如果中英兩語言對照的話,這篇會過長,因此拆成了兩篇在寫。英文版在此


Jean-Henry D'Anglebert (德安格博特)(1635-1691) 是法國十七世
紀後半最重要的法國鍵盤作曲家之一。他的四首大鍵琴組曲,也被認為是當時法國鍵盤音樂最優秀的代表作,成為一種指標。


在此,原本想談一下法國特有的鍵盤組曲文化,不過後來發現可能會太長,必須得另撰新文。有興趣的,請先參考法國的大鍵琴鍵盤組曲一文。

D'Anglebert的爸爸是名有錢的鞋匠,使得他從小家境不差。他早期的音樂訓練已不可考,也不清楚他何時到巴黎的。只知道,他1659結婚的時候,已經是巴黎有聲望的中產階級了。D'Anglebert第一份在宮廷裡的工作於1660,當他繼Henri Dumont成為Philippe I公爵(路易十四的弟弟)的專屬大鍵琴家(ordinaire de la musique pour le clavecin)。他這個職位,會接到1668年。不過同時於1662,他又向Chambonnieres那兒購買了國王專屬大鍵琴家(ordinaire de la musique de la chambre du roi pour le clavecin)的未來所有權。Chambonnieres因為拒絕為盧利(Jean-Baptiste Lully)的樂團伴奏而遭受嚴重羞辱,慢慢被邊緣化。盧利是路易十四身邊的大紅人,得罪他肯定落得如此下場。

D'Anglebert向Chambonnieres購買這職位的未來所有權,實質上已經擔任大鍵琴師的職務了,不過Chambonnieres照樣領薪水,是個讓大家都有下台階的處理方法。D'Anglebert為Chambonnieres寫了一首墓誌銘(Tombeau de M. de Chambonnières),因此今天普遍公認的說法是他極有可能是Chambonnieres的門生。不過,D'Anglebert可沒因此和Lully交惡。反而,Lully當了D'Anglebert兒子的教父。又,D'Anglebert將Lully的許多管絃樂曲子改編成大鍵琴曲,是法國那麼多大鍵琴家裡唯一有這樣改編曲子的作曲家。可知,兩人的交情是相當好的。

D'Anglebert生平只出版了一冊的大鍵琴曲子,裡面共有四首組曲。 他將這一冊作品獻給了Marie Anne de Bourbon,也是路易十四後來承認的私生女。她自己是為不錯的業餘大鍵琴家,日後還是Francois Couperin的學生。於1689出版的這一冊作品集,除了是品質相當高的音樂之外,本身樂譜雕版的手工非常細膩,是當時出版的樂譜裡最講究的。他的音樂,之所以能夠流傳至今,說不定跟它本身雕版的藝術價值有關。

D'Anglebert的鍵盤音樂裡的裝飾音表是當時最複雜的,只有後來Francois Couperin(庫普蘭)有超越他。他的裝飾音表,被日後的Rameau(拉摩)以及巴哈參考。巴哈在1710年左右,據說還手抄了一份當做自己的收藏。


D'Anglebert  裝飾音表

D'Anglebert在法國鍵盤音樂上另一個重要的貢獻,是他改良了所謂「未分小節的前奏曲」(unmeasured prelude)的標示方法。這些unmeasured prelude,早在文藝復興時就有了,不過在鍵盤音樂上第一次出現,是Louis Couperin的發明(庫普蘭的叔叔)。Unmeasured prelude裡每個音都是全音符,整首曲子沒有小節線。這不代表長度是全音符,而是說,每個音的長度是由表演者自己決定掌握的。作曲家所標的,只規定音出現的順序,而不是長短。這些unmeasured prelude表演方式極為自由,可以說是最像即興風格的曲式了,是法國鍵盤音樂裡最獨特的產物。

Louis Couperin的一段unmeasured prelude
Courtesy of Grove Music Online

可是,unmeasured prelude原始的標示方式,太過於簡陋。作曲家想要指名一些特定的樂句表現時,他無從開始。於是,D'Anglebert想出了折衷的辦法。他做了兩點的改進:
(1)  加入八分或十六分音符的音。這些音連在一塊,是整體的完整樂句,不可拆散彈。
(2)  加入「偽小節線」,是完整表達一段音樂後的小停頓,以迎接下一橋段。

這些構思,並沒有破壞unmeasured prelude原有的意境,而是將作曲家能夠表達的原素變得更多了。這個寫譜的方法,也被日後的Marchand,Clerambault,以及Rameau所採用。

 D'Anglebert G大調 前奏曲

D'Anglebert的鍵盤曲子,還有別的創新之舉。除了上述是首位改編管絃樂至大鍵琴的作曲家,他改編Lully的一首序曲也使他成為第一位為大鍵琴寫法國序曲的作曲家。另外,他的Folies d'Espagne(佛利亞舞曲),也是法國鍵盤音樂裡第一套變奏曲。

大體上來說,D'Anglebert的曲子較恩師Chambonnieres的規模大,音樂語言更為完整,節奏和合聲更多樣化。他曲子裡的裝飾音,自然也是複雜非常多的。D'Anglebert的曲子彈奏上的困難,除了要能抓到法國大鍵琴曲的精神之外,每一小節就有三四個裝飾音記號,左右手不一。在這麼多裝飾音的情形下,要讓音樂繼續不停滯,其實並不簡單。這也是我學大鍵琴那麼多年以來,仍然還沒有打算要練D'Anglebert音樂的原因。


   D'Anglebert G大調Allemande

D'Anglebert的音樂是法國鍵盤音樂裡最精緻的之一。這種細膩的音樂,在鋼琴上基本上是沒有辦法表現出來的。這也是為什麼,到現在為止並沒有他的鋼琴錄音。稍微有點常識的音樂家,也都知道不要冒然做這擋蠢事。

這兩張CD,是由知名的大鍵琴家及指揮家Christophe Rousset所彈奏的。除了Bach,Couperin,和 Rameau的鍵盤作品以外,他還錄了其餘比較不為人知的法國作曲家的音樂,如這套D'Anglebert。Rousset和他領軍的樂團,甚至還錄了「絕代豔姬」的原聲帶。Rousset除了錄了他出版的四首組曲之外,CD上還有錄其餘他未出版的親手稿上的幾首曲子,以及改編Lully的作品。兩張CD加起來快要160分鐘,可以說是很值回票價。

Rousset對於法國大鍵琴曲目的詮釋非常善長,在聲音的處理上非常漂亮,做到法國音樂聲音不斷的延續性。對於裝飾音的處理以及別的需要技巧的部份,也都彈奏起來極為輕鬆,維持音樂的流暢性。音樂力度的表現,他也控制得很恰當,不會過度激動,但同時能量充足。法國鍵盤音樂特有的風格,要能彈奏得有音樂性,是不容易的。如果彈奏方法稍有不適,都會聽起來很難聽。而Rousset的表演,是幾近完美的。

這兩張CD,好像已經絕版了。當初我想要購買,苦於一直找不到。市面上別的音樂家的錄音我聽過片段,都不大接受。結果說巧不巧,2010冬天回台灣一趟的時候,逛唱片行的時候,居然無意間被我眼睛看到這套2CD裝。看上面的塑膠套,就知道應該是積了不少灰塵。儘管是高價位的兩張CD,我也是二話不說就去結帳了。不過,台灣有進這兩張CD,意謂著仍是有少部份的聽眾是有在接觸這時期的音樂的。

曾經錄過D'Anglebert的,其中一位就是有錄過Scarlatti大全集的Scott Ross。那套應該是真正的絕版了。Scott Ross的詮釋通常都很穩健得體。市面上現在Naxos也有出低價位的一套錄音,是由Elizabeth Farr彈的,但只有那四首組曲,而且我覺得Farr彈得有點太過於學者派,有點僵,而且有時的停頓過於長,會打斷了音樂的流動性。相較之下,Rousset則更能表現出這種法國鍵盤音樂的特質~~~

最後,D'Anglebert的這種法國音樂,並不是第一次聽就立刻接受的。他的音樂,其實花了幾次,我才慢慢愛上它的。此時此刻,法國的大鍵琴曲裡,繼Rameau之後的,D'Anglebert應該是我最喜歡的(部份原因也是跟錄音有關)。

除了上面的G大調前奏曲,G大調Allemande,我還將他改編Lully的Chaconne de Phaeton和Passacaille d'Armide,Folies d'Espagne變奏曲,以及給恩師的墓誌銘Tombeau de M. de Chambonnieres上傳至youtube,連結可在下面點閱。


英文版

















8 comments:

  1. 您好,在下在尋找Scott Ross的
    Scarlatti大全集這樣偶然的機會下來到您的Blog,
    很高興您提供了這麼豐富的解說,
    正好在下也有這一套Rousset演奏的CD,
    不過尋得的機緣與您不同,
    是在網路拍賣上剛好有樂友拋出得以承接收藏,
    但一直不是很得其門而入,而被我冷落一旁;
    現在經由您的解說才更進一步瞭解作曲家的偉大,
    也讓在下有更深入去欣賞的動力,
    在此誌謝。

    ReplyDelete
  2. 嗯,不客氣。

    比起Bach和Handel的作品,或是Scarlatti的奏鳴曲,D'Anglebert的法式作品一向不是那麼容易上手。Rousset的表演是我非常滿意的,希望你慢慢也會喜歡上這些曲子。

    Scott Ross那一套Scarlatti我有,不過CD太多(34CD),要review得花很多很多時間 XD

    ReplyDelete
  3. 是的,Scarlatti的那一套前些時日也才剛入手,
    在小弟剛收到CD的時候,
    突然有種「要面對的是不知有沒有辦法完成的巨大挑戰」
    的感覺。 :)

    ReplyDelete
  4. 嗯,經你這麼一說,我剛剛將幾張晚期的奏鳴曲拿出來聽。手邊其是還有另一套大全集,不過Scott Ross的演奏素質平均一些。

    Ross的彈法,沒有去故意突顯Scarlatti奏鳴曲上的技巧,但不難感覺出他舉重若輕。而且,慢的奏鳴曲裡,他處理得實在是很細膩。Ross在法國時的老師是有名的女大鍵琴師Huguette Gremy-Chauliac,因此一定學習到許多觸感處理方式。

    那本Erato的解說非常完整。裡面有訪問Ross說他最喜歡哪一首奏鳴曲,是我親自學琴時練過的K208。容我在這兒小開心一下,居然和Ross大師的品味是一樣的 :)

    ReplyDelete
  5. 您好,最近因做有關巴洛克時期鍵盤組曲專題的關係,在多方收集資料,無意間造訪您的部落格,覺得您對這方面實在很有研究。我想瞭解組曲的起源及發展史,還有巴洛克時期早中晚期各有哪些德奧及法國作曲家及作品。不知您可否建議一些相關的書籍或資料,供為閱讀參考!

    ReplyDelete
  6. 嗯,你好。我自己本身不算是專業音樂背景的,憑的是一股熱情,大量聆聽音樂,以及偶爾彈奏大鍵琴的機會,這樣累積的。在國外念書,所以大部份找得到的資訊有CD冊子解說及其他的英文資訊,尚不到主修音樂的人的專業程度。

    我並不是很清楚你的專題所需要的深度以及內容,所以在還沒得到您的回應之前,無法給更多有效的回應。之前也寫了一篇有關法國鍵盤組曲的簡介,相信你應該也有點閱。那一篇裡有提到不少作曲家,算是主流之後,大家慢慢開始會去注意的人。法國鍵盤組曲是他們特有的產物,雖然德奧有幾位作曲家有去研習,回去發揚光大,但王朝始終是在法國。手邊錄音雖然不算少,但仍有許多更冷門的作曲家,等待我去發掘,我也願意來分享~~

    ReplyDelete
  7. 不好意思,可否告知我D'Anglebert四首組曲裡頭每一首組曲的編排架構。例如第一號甚麼調性組曲由Allemande-Courante-Sarabande所構成等等。
    另外, Chambonnieres出版了兩本鍵盤作品集,不曉得您是否知道它包含了幾首組曲(第一冊好像是七首,第二冊未知),以及每一首組曲裡頭的組成架構。若您恰巧手邊有CD或是您剛好知道的話,請您mail給我:yuku922@hotmail.com
    我非常需要這些資料,而且十萬火急,希望您有看見這留言,我會感激不盡!!

    ReplyDelete
  8. 讀到您談到關於D'anglebert裝飾音演奏的部分, 真是心有戚戚. 以鋼琴琴鍵的重量與反應度, 這些曲子要演奏得宜非常困難, 尤其D'anglebert 的裝飾奏並非毫無意義的充當音聲延續的功能, 而是富含音樂性的過度, 這些裝奏奏非常的重要. 誠如Rousset版本內頁開章明義提到, 音樂在Gande Siecle是為了諂媚耳朵而生, D'anglebert 充分發揮了大鍵琴的潛能, 依然能諂媚今人的耳朵...

    ReplyDele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