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acomo Carissimi (c.1605 – 01.12.1674): Jephte
儘管手邊有蠻多張他的專輯,但說真的我跟義大利巴洛克作曲家Giacomo Carissimi的音樂其實不大熟。一來,早期巴洛克的recitar cantando(朗誦式歌唱),並不算是最喜歡的風格。二來,許多表演的詮釋方式不適當,沒能好好表現出其音樂的效果,使得平淡無味。或許這二者因素,長久來讓我對Carissimi打了不少退堂鼓。看在今年是Carissimi逝世350週年的分上,便再認真試著聆聽他的曲子。
Carissimi大約在1605年於羅馬旁邊的小鎮Marino出生。他早年生平不詳,但十七或十八歲的時候,他到了Tivoli Cathedral (主教座堂),為唱詩班的成員,並在1624至1627年之間成為該教堂的風琴師。1628年至1629年,他北漂到了Assisi,在San Rufino的主教座堂當樂長。但是1629年底,他來到了羅馬,在宗座大學Collegium Germanicum (German College)的附屬的Sant'Apollinare教堂擔任樂長。
1570年左右開始,Collegium Germanicum因為它的音樂遠近馳名。每當他們做禮拜時,總是吸引了宗教與政治界的各名流過來,成為當時羅馬最常被光顧的教堂。甚至有記載,「城市最好的音樂就在這座大學,........許多遊客到都會專程過來聽。」。 Carissimi在這個職位便一直做到他過逝。與此同時,1656年他還接了歷史上有名的退位瑞典女王Christina在羅馬的樂團樂長。
今天Carissimi在西洋音樂史上的地位,來自他對神劇的發展。神劇一字「oratorio」,源自oratory,是教堂的小禮拜堂/祈禱室。巴洛克神劇的前身,便是在Oratory of Saint Philip Neri所表演的lauda(讚美歌)與motet(經文曲)。十七世紀初羅馬,神劇的發展分為用拉丁文歌詞(oratorio latino)與義大利文歌詞(oratorio volgare),前者的幾乎都是在Oratorio del Santissimo Crocifisso表演的。除了Collegium Germanicum的職位之外,Carissimi也在Oratorio del Santissimo Crocifisso表演了多首他的神劇。
要明確定義與歸類巴洛克早期神劇,其實是有點難度的。因為這種曲式當時正在發展中,當初標題也不叫oratorio,都用舊稱historia, dialogue(對話曲),或是motet。在學者的狹義定義下,Carissimi的神劇可以少至七八首,但在廣義定義下,可以多到三十幾首。熟悉韓德爾的英文神劇,或是其他晚期巴洛克的義大利神劇,可能會對這些早期的神劇不適應,甚至有點失望。不僅長度上只有半小時上下,而且也只有一段,沒有日後兩三幕這種安排。再者,recitative, arioso, aria, 與合唱之間的任意切換,沒有晚期的recitative-aria明確的劃分,每一部分也都不長。
在這種有限框架下,Carissimi音樂仍能為人稱道,歸功於他的recitative的強烈節奏感,以及chorus的豐富激動的情感。因為神劇在義大利後來的發展,和Carissimi的風格走了很不同的路,所以在他之後義大利便沒什麼他的擁護者了。不過當時他國慕名前來拜師的音樂家,裡面最重要的有德國的Johann Caspar Kerll以及法國的Marc-Antoine Charpentier。學成歸國後,他們將老師Carissimi的曲風和精神在別處繼續發揚光大。
今天被視為Carissimi最偉大的傑作為Jephte,也就是聖經裡的人物Jephthah,和韓德爾晚期的神劇Jephtha是同個人,故事大致相同。簡單來說,就是Jephthah帶領以色列人與Ammonites(亞捫人)打仗,發了很白痴的誓,若能凱旋歸來,那從他家門口出來看到的第一個人,他便會將他當作祭品獻給上帝。後來Jephthah果然打了勝仗,但好死不死,回到家鄉第一位出來迎接他的,竟是他的寶貝女兒。無奈發了誓,必須鄭重遵守諾言。不過女兒也很認命,跟父親只要求要兩個月和閨密去遊山玩水,來嘆惜沒能爽到,以處女之身去送死~~
Jephthah, by John Everett Millais (1829–1896)
National Museum Cardiff
但因為諸多細節今天看起來實在太愚蠢和不合理,與聖經的教導相違背,所以有後來的解經。今天最常見到的說法是,「犧牲」並非字面上,而指的是去當修女,將一生奉獻給上帝。這樣一來, 就能被解釋為永遠無法失去貞操,真是好大一個「犧牲」。再者,聖經上也並沒有明確指出Jephthah的女兒是否有被實際處死,所以一切算是能自圓其說了…
Carissimi雖然沒有正式分成段落,但前半段與後半段的氣氛非常不同。前半段Jephthah打仗勝利,擔任旁白的合唱團相當熱鬧,只有在陳述戰敗的Ammonite,才短暫轉為哀傷。不過,接著又有Jephthah女兒唱歌跳舞慶祝,馬上回到歡樂的氣氛。但是,故事進行到Jephthah看見女兒時,音樂頓時變得迥然不同,判若兩「曲」。不僅節奏整個放慢,半音階與不協和音來製造出哀傷的情境,音樂也在Jephthah女兒的悲痛哀悼中,達到整首神劇的情緒高潮。Carissimi在這段裡,也利用chorus做出許多echo的效果。整首Jephte,也在莊嚴的合唱下落幕。韓德爾非常欣賞Carissimi對於chorus的處理,在他日後的神劇Samson的第二幕裡,便直接引用了Jephte最終合唱,變成了他的合唱曲Hear, Jacob's God。
手邊Carissimi的Jephte實體錄音裡,有兩張是自己蠻喜歡的,一是2003年Ensemble Jacques Moderne在Ligia,以及2010年Los Músicos de Su Alteza在Alpha上的那一張。除了上半段的精彩活力,更重要的是下半段二團都能有效維持張力。唱Jephthah和他女兒的,生動與戲劇化,但不會淪為浮誇。法國女高音Monique Zanetti是古樂界的老手,平時唱腔使用的顫音會稍微多一些,但這張Carissimi她唱Jephthah的女兒則是控制得很恰當。而Los Músicos de Su Alteza之前介紹過他們的西班牙巴洛克專輯,對他們的表演相當欣賞。看到他們表演Carissimi起初有點意外,但他們演奏早期義大利巴洛克曲同樣有說服力。唱Jephthah的José Pizzaro,情緒充沛,完全表達出即將喪女之痛。
最後還要一提的是,Jephte的原手稿譜裡是只有聲樂與數字低音的。不過許多表演裡,常常會在前半段加入一些高音樂器,拉奏和聲樂家同樣的聲部,或是根據先前主題演奏一段簡短的ritornello,讓整體效果更加豐富熱鬧。Ensemble Jacques Moderne的版本裡全程只用數字低音,而Los Músicos de Su Alteza有多加兩把小提琴。後半段,因為音樂沉重的氣氛,Los Músicos de Su Alteza很恰當地回到只有人聲和數字低音的編制。
因為Jephte不到三十分鐘,所以二專輯有其他的曲子。Ensemble Jacques Moderne表演了另一首Carissimi的神劇Jonas,同樣也是有非常生動的場景。Los Músicos de Su Alteza則是選擇演奏Carissimi同時期在羅馬的重要作曲家的音樂,包括Luigi Rossi與Domenico Mazzocchi。近來沉浸於Carissimi的音樂當中,拜優良演奏所賜,對他的曲子有嶄新的鑑賞與評價。日後有機會,可望再多介紹他其他的音樂。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