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March 23, 2024

Thomas Selle: Concertuum Latino Sacrorum, Liber Primus (Göttinger Barockorchester) + Concertuum Binis Vocibus (The Muses' Fellows)


 Thomas Selle (03.23.1599 – 07.02.1663) 425th birth anniversary.

「這搞不定,真的就要去呷Selle(賽了)~~~」

德國早期巴洛克時期有重要的「三Sch」,分別為Heinrich Schütz, Johann Schein, 以及Samuel Scheidt,將德國音樂推往新的高峰。當然,同時期還有許多其他音樂家的貢獻與努力,繼續造就了接下來德國中期與晚期巴洛克的輝煌時期。這次聊的Thomas Selle便是其中一位。雖然不是Sch,但同樣也是S,可以勉強和另外三位湊成「四 S」。

Thomas Selle

Selle早年生平不詳,只確定他在Leipzig(萊比錫)求學過,極有可能是音樂家與天文學家Sethus Calvisius的學生,也很有可能和上述的Johann Schein學習過。1624年的時候,他已經畢業,來到了北德的Heide,在當地的parish school(教區學校)教書。當時雖然三十年戰爭在歐洲已打得如火如荼,但Heide所屬的Dithmarschen區卻相對平靜,甚至貿易繁榮。那時德語區教區學校,都有一定的名望,因此吸引了不少年輕的教師前來,也當作日後的職業跳板。果不其然,Selle一年後便到了鄰近的Wesselburen的另一間學校當了校長。

Wesselburen這間教區學校的校長職責,還包括了宗教音樂的表演。Selle這段日子過得很充實,除了學校之外,他也出版了十套音樂作品,而且還順利娶妻生子。1634年,Selle獲聘為南邊一點城市Itzehoe的唱詩班指揮。除了薪水給得比較多,還有提供住宿,更是大幅提昇了他的社會地位。他成功地打響了自己的知名度與影響力,因為1641年Hamburg(漢堡)頗負盛名的Johanneum學校的kantor(音樂總監)開缺時,他在根本都沒申請的情況下,就直接被委員會全體一致地聘任。力爭上游那麼多年,Selle終於成功地達到了人生顛峰。 他在漢堡音樂界持續呼風喚雨了二十餘年,其中包括提供給各大教堂宗教音樂,最後於1663年辭世。

Selle一輩子都非常積極出版他的樂曲。除了他強烈的企圖心 ,為爬社會階梯要好好表現之外,也可想像他是位驕傲自負之人,非常在意自己的後世名聲,以及是否能夠青史留名。他在Heide的第一份工作開始,就已陸續在出版和編輯自己所寫過的曲子。到了漢堡之後,他更是籌備整理他的大全集Opera Omnia,於1653年「完成」。但他接下來有繼續校訂,還添加了一些新曲,並於過逝前幾個月將完成日期更改為1663年。Opera Omnia裡的音樂數量相當可觀,總共有280首曲子,分成了七部,前四部為拉丁文,後三部為德文。根據他的遺囑,他過逝後全部捐給了漢堡的邦立圖書館。

不過在世那麼有影響力,音樂也被保存得那麼完整的作曲家,後世名聲並沒有如Selle當初所願。只有到了二十世紀末,他的音樂才開始被重新正視,漢堡大學甚至將Opera Omnia電子化,製作成現代譜放到網站上,可供任何人觀看。至於錄音,Coviello唱片公司在這幾年推出了一系列他的專輯,這兒先起個頭,介紹兩張。

Concertuum Latino Sacrorum, Liber Primus是Selle的Opera Omnia的第一部,也是當初唯一有正式出版的(1646年),其餘皆為手稿。起初1646年的版本只有十首,不過之後Selle又多加了一首。不過,裡面有五首是Selle來到漢堡前,就已經出版於1627年的Hagiodecamelydrion以及1634年的Concertuum binis vocibus了。這套給二至五聲部(聲樂/器樂)與數字低音的Concertuum Latino Sacrorum,有點像是一個小雜燴,多是新潮義大利曲風的sacred concerto,但也有一首missa brevis,風格則是更保守老舊的。

Göttinger Barockorchester於1995年就成立了,但在Coviello上的錄音都是2017開始,在新指揮Antonius Adamske帶領下才發行的。整體上他們的表現,不論器樂演奏或是歌唱,都可圈可點。他們對於詮釋這時期的音樂,有充分的認識,在莊重與生動之間取得良好的平衡。年輕女高音Kerstin Dietl在2023年夏天的Boston Early Music Festival有幸聽過她現場的表演,非常欣賞。這張專輯她的表現也非常棒,唯一能挑剔的,就是她的歌聲比較亮,時常蓋過假聲男高音Benjamin Boresch。或是可說,Boresch的聲量和Dietl相比就不足,但錄音與製作並沒有適當調整,成為了這張專輯小小美中不足的一點。但除此之外,這個錄音還是很喜歡與推薦的。




因外這張標題為Kinder des Liechts (光明之子)的專輯,則是Selle早期還在Heide時,於1634年出版的Concertuum Binis Vocibus (二聲部sacred concerto)。這個謎樣的專輯名稱來自聖經的Gospel of Luke(路加福音)的第16章,裡面有一段「For the children of this world are in their generation wiser than the children of light」,指的是追求世俗事物的人(children of this world)往往比單純與虔誠的信徒(children of light)來得精明。

說到精明,那Selle絕對是音樂家中的佼佼者了。這套Concertuum Binis Vocibus是獻給 他當時的君主,Schleswig-Holstein-Gottorf公爵Frederick三世。但Selle拍馬屁拍到極致,這套十首曲子裡,前六首是給公爵家族的laudation(讚美歌),每一首歌頌不同的成員。順序依次為:(1) Frederick三世, (2) Augusta,Frederick三世的母親, (3) Maria Elisabeth,Frederick三世的妻子, (4) Johann,Frederick三世的弟弟, (5) Dorothea Augusta, Frederick三世的妹妹。更妙的是,除了第一首之外,拉丁文歌詞還是離合詩(acrostic),每一句開頭字母拼出在歌頌的人物名字。
Concertuum Binis Vocibus後面四首,則是小編制的sacred concerto,和Heinrich Schütz的Kleine Geistliche Konzerte是同性質的。值得一提的是, Schütz的第一套Kleine Geistliche Konzerte是1636年出版的,甚至比Selle的這幾首還要再晚兩年。四首sacred concerto,三首歌詞為德文,有一首為拉丁文。有「Kinder des Liechts」的那一首,在出版順序上正好是第一首sacred concerto。

不管Selle是在對統治者歌功頒德,還是在讚美上帝,文字和音樂之間都有非常密切的關係。Selle適時運用了word-painting(繪詞法),製造出一些事先沒預料的效果。給貴族的讚美歌裡,應該還有許多其他的暗示與彩蛋,但是隨著年代的久遠,我們今天可能早已不熟悉了。
演奏這些曲子的是由通時精通大鍵琴、豎琴、以及直笛的Monika Mandelartz率領的The Muses' Fellows。如果要說到推廣Selle的音樂, Mandelartz可是不遺餘力。事實上,Mandelartz先前於2013年,就和另一個團Ensemble Metamorfosi錄過一張Selle的專輯了。那張CD上就已經錄了兩首Concertuum Binis Vocibus的曲子了,不過與The Muses' Fellows,Mandelartz如願將整套給錄完。

必須特別點出,Mandelartz在演奏上做出了一定程度的改編。雖然原曲是給兩人聲與數字低音的,但Mandelartz根據曲子的特性,將編制給擴大了,不僅增加了人聲,有些地方還配上了器樂間奏。根據Mandelartz的研究與說法,Selle會依當天表演的情況,有彈性地增加或減少樂器編制。大致上,Mandelartz這十首曲子的改編,並沒有太多衝突。若不是她特別提及,我甚至還不會留意到。不過,Mandelartz在還多加了開頭與結束的兩首器樂曲,旋律是從其中一首讚美歌改編的。開頭那首非常隆重,連鼓都用上了。只是,這一首和其餘聲樂曲的風格不是很搭,多少有些違和感,是整張專輯最不成功的地方。

而同時出現在這套Concertuum Binis Vocibus與上面介紹的Concertuum Latino Sacrorum, Liber Primus是Beatus qui miseretur這首sacred concerto。不過因為編制與演奏方式不同,感覺也很不一樣。

至於演奏,The Muses' Fellows的表現同樣令人肯定。聲樂家們對古樂唱腔以及歌詞表現的掌握非常完美,聲音融合也很美麗。只有偶爾女高音們在唱一些很高的音的時候,處理得有一點尖銳。不然,以認識今天幾乎被遺忘的Selle的音樂而言,這張同樣也是推薦的。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